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育局>>教育资源>> 内容
平等 帮助 放手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5-03-26    浏览量:4090次

——读《面向个体的教育》有感

  事自己关心的事情。在这里,暑假里,拜读了李希贵老师的《面向个体的教育》,受益匪浅,感触颇深。下面我就谈谈读了《面向个体的教育》之后的一些感想。

  一、平等对话,教育才真正开始

  开卷,我就被第一辑中《平等对话,教育才真正开始》深深吸引。一直以来,我们始终把自己从事的既高尚又伟大的工作视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但是一个WTO,一夜之间,教育成为了服务业。教育部的第八次课程改革增加了课程的选择性。选择性的课程必然造就了有选择权的学生。当教育成为服务业,师生平等就成了校园生活的基本状态,居高临下的姿态,高高在上的架势,教训的口吻,不屑的眼神全都将在这样的校园了藏身,需要的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放下身段 敞开心扉,以长者的责任和平等的身份与孩子们对话,沟通,合作,共同成长。

  没有了行政班和班主任,学生的个性张扬,问题凸显,老师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最大的挑战来自教育平等。一位做过二十多年班主任的老师,不当班主任后与一名学生谈话用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自己使出了浑身解数,但还是没有多大效果。几天后,当他再一次与学生谈心时,她做了一个令学生惊诧的举动:她首先向那位学生道歉,理由是,他不该在第一次与那位学生谈了两个半小时之久,因为其中他带着一种一定要说服那位学生的先入之见,对话票应该平等,不能够还未沟通即带着结果与学生对话。不曾想,老师的姿态有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位学生竟立刻向老师赔礼,因为他不该在老师与他谈话时出言不逊,他也为此道歉。

  真正的教育需要面对真实的学生,当我们的手里挥舞着警察大棒时,布道的牧师形象便丧失殆尽。在威武的大棒面前,每个人首先想的就是保全自己,于是孩子们表面上变得很乖,而内心想的到底是什么,却少有人追问,学校就这样把一批又一批看上去规规矩矩的孩子送出了校门,任由他们在社会上暴露自我,教育在校园里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机会。所以,要想让真实的学生出现在校园里,一个重要的前提便是创设师生平等的校园氛围。让尊重,包容,倾听弥漫在课堂里;让爱,帮助,欣赏在校园里灿烂。平等的师生关系现身,真实的学生才会驻足校园,教育才真正开始。

  二、帮助孩子在集体之外成长

  人生在世,当然不能游离于集体之外,一个人当然也要有集体主义精神,需要团队意识,但大部分情况下,特立独行的时候应该更多。许多时候需要独立思考,自我判断,躬行亲知,而且也只有每一个个体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个世界才会变得更安全,也只有每一个个体在适合的时间,在适合的地点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这个世界才能够处处洋溢着活力和幸福。传统的教育学教给我们的大都是把孩子放在集体中教育的方法 ,这样的教育确也卓有成效。正所谓“不见树木,只见森林”。然而,我们却忽略了孩子的个性、兴趣、需求,每一个孩子都或多或少地闪烁着些许个性的亮光。在我们教育者的心中,我们希望吧他们变成一样的孩子,让他们全都变成“好”学生。我们每一位教育者内心那个朦胧的好学生标准尽管并不一样,但确定无疑的是,我们必须殚精竭虑地让学生走在同一条通往这种标准的大道上。于是,我们一味的让他们到集体中察言观色,见风使舵,顺水推舟,甚至以牺牲个体利益为代价去迎合集体的意志。这样的教育短期看确实成就了我们愿意看到的一个集体,但却让未来失去了社会必需之公民。

  如果说一个孩子就是一棵树,那树与树并不一样,有的需要在天空挺拔,有的则需要在河边茁壮;有的习惯于云山雾罩,有的却渴望阳光普照。经营森林的大自然无法关照千姿百态的树种,于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就有了黄山险峰的松涛和长白山白桦林的色调。可是,我们每一位教育者的内心,却早已有了一些理想之树的轮廓,甚至清晰的标准。有时候,因为敬业,因为热爱,反而纵容了过度的教育。孩子们身上刚刚萌芽充满生机的枝枝杈杈,常常过早地被冠以“旁逸斜出”而遭扼杀。弗洛伊德说过,一个孩子即使在最慈爱的父母那里长大,他的内心也会留下很多创伤。

  让孩子在集体之外学会自主生活,学会自我认知,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行走方式,这需要我们教师教育的机智。

  三、放手,也是一种教育。

  我很赞同李希贵校长书中这样的观点,“放手,才有更多的教育机会”;“不要把学生培养成和自己一样的人”。学生本就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拥有着自己独立的个性和独立的爱好,也会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绽放属于自己的美好。他们不是流水线上的零件,按流程拼装起来就好,适度张扬自己的个性本身就是教育所应该带给学生的。

  很多人不喜欢林黛玉,认为她刻薄、尖酸、小家子气。这真的是“世人辜负曹公甚矣”。她只是太过干净纯粹,不愿或是不屑让尘世的琐屑沾染上身。她一直那样纯净地存在于曹雪琴心中。这世间可以有很多的宝钗,但只有一个黛玉!很多人只看到她的尖酸,却看不到她的果敢!你有你的世故,她有她的纯净。你可以嘲笑她的惨淡收局,但她依旧向你证明何为“清风玉露”。即使死得凄凉,她也活得漂亮。她是她自己!

  在传统的教育里,一切都是我们预先给孩子们设定好的。大一统的课程,千篇一律的教育,面目可憎的活动,一刀切的做法充斥校园。在这里,孩子们没有选择的权力,很难从太有个性的孩子通常不熟待见。于是,他们丧失了活力,缺失了动力,没有了责任感。教育成了批量生产。

  如果我们把孩子都培养得如同自己一样,表面上似乎成功了,但对孩子的未来却是大不幸啊!

  君子不器!放手,才会有更多的教育机会;放手,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自主选择。作为教育者,我们可以基于他们的基因,综合他们的素质,循着他们的兴趣,帮助孩子们实现属于自己的成功,成就属于自己的未来。

  《面向个体的教育》带给我的感触不仅仅是这三点,还有很多很多,它会让我换一种理念,换一种思路,换一个视角来看我们的孩子,让我在教育的路上走得更顺畅自如。

昨天访问: 252859  |  今天访问: 132028  |  本月访问: 4351126  |  上月访问: 7102978  |  访问总数: 160592033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