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站成自己的风景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8-02-23 浏览量:5342次
——浅谈阅读修炼教育魅力
“没有阅读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很难有阅读的习惯;没有阅读习惯,我们培养的学生就是半成品甚至是废品。面对未来的社会和挑战,他们将很难有完整的精神生活和充实的人生。”朱永新老师在《改变,从阅读开始》中呼吁“让我们的学校,都成为阅读的天堂吧。”
我呼吁:老师们,让阅读站成自己的风景吧!
我没有博览群书,也不是满腹经纶,不敢妄言自己的课堂多么精彩。但读书丰富了我的知识、充实了我的课堂,读书让我增加了自信、站成了自己的风景。是的,阅读在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我、塑造了我、完善了我。
阅读修炼一堂课
2009年我第一次教初三,上课内容《蒹葭》。那年初夏,我陪家人去镇江金山寺烧香祈福。面对苍茫的烟波浩淼,一岛的芦苇让我初次领略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意境之美。 也许就是那次身临其境之感吧,我的教学目标便自然产生。让学生通过反复吟诵节奏美,结合其文想象画面,从而体味诗意诗境。虽然我事先反复诵读了很多遍,也在课堂上多次示范读,可是课堂上并没有诗情画意的气氛。学生对它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字面上罢了,可见我就是唱了独角戏!
后来我有幸参加了张春老师的培训课,他给我们分析教材时提及了它的名字——《一个人的草木诗经》。初闻它的名字,便被深深吸引,内心的草木情愫油然而生,寻寻觅觅,终于得之为伴。草木本无言,爱人自醉之。女诗人子梵梅从《诗经》《离骚》、唐诗、宋词以及中外名著中选取一百种植物,寻其身,观其形,悟其神。“为其写一首诗歌,谱一篇传记,拍二三倩影。”单单这份用心自不必说了。其中一些草木我也常常与之相见,有些草木只是听闻,但我都从未深究,当然也有心仪已久却素未谋面的。诗人使其惊艳于世,不单描述草木本身的生长特点,让我恍然大悟似的认识了它们,而且丰富了我关于这百种草木的知识。子梵梅自然也不仅仅是位诗人,亦是一位别具匠心的植物学家,更是能与草木交心的朋友,让我佩服至极!
最令我醉心的是子梵梅为百种草木撰写的“本草拾遗”,她用女子柔情、低吟浅唱的文字,描绘那些知情知性的草木,与诗文图片相得益彰。既是严谨的植物学知识史料,又是优美动情的人生世态感悟。那些草木们仿佛不在纸上,就在你的眼前,或苍茫,或深邃,或灵动。他们仿佛在深情款款地叙述着自己的故事,呢喃着自己的歌。他们又仿佛和你早已相识千年,今生只为与你共叙前缘。
2014年我再次踏入初三的课堂,同样的《蒹葭》。虽然我的教学目标并没多大改变,但第一次的失败以及阅历的丰富。我的教学思路变了。一变“读”:让学生自己先去读,初识蒹葭。二变“品”:让学生自己去想象画面,并说说自己的感悟。三变“思”:为何要将一位热恋者寻找意中人的情景置身于“蒹葭苍苍”的环境里呢?知识链接《一个人的草木诗经》并呈现书中的图片:蒹葭,初生为‘葭’,开花前为‘芦’”,花后为‘苇’。”,且“女子若被喻为蒹葭,其体态摇曳生姿,其性上善若水。”蒹葭可谓是“美好静姝,清雅合宜。”的代名词了。”学生居然自然轻松地领悟情境交融,深入体味到诗情诗境。四变“写”: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选其中一句或一节,诗意地表达。
学生作品展示:选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耿文彬:晚霞映衬着你的素雅,让人迷恋心醉。夜色沉沦你的苍茫,幻象而遥不可及。
章 丽:姿影,随风摇曳在瞳眸。苍茫,连缀浩淼的江流。静女,让我心醉弥留。
学生的小诗虽谈不上至臻至美,但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联想和诗意的创作欲望。课后有几个学生问我借《一个人的草木诗经》看,有的学生还特意买它。甚至还有学生热心观察起身边的小事物,拍两三张照片,写几句自己的随感,不时和我一起分享。真是不错的!
其实课算不得什么好课,但它见证了我的成长,见证了阅读能改变了课堂,见证了阅读能培养孩子的生活情趣,更见证了阅读能修炼教育的魅力!
阅读修炼一个人
高中那年爸妈卖掉了老家的房子,搬居城里。那是多么令人羡慕而激动的事儿!快二十年了,我也习惯了纵横的街市,习惯了鳞次栉比的楼房,习惯了城市的喧嚣,习惯了夜晚的灯火……
信手拈来一本《读者》,翻到《谁偷走了夜的“黑”》这篇文章。读完,耳畔不禁响起“唧唧”“呱呱”“嗞嗞”“聒聒”……的自然音律。脑海里也浮现了和小伙伴们摇着蒲扇,追着扑萤火虫的画面。想起曾经我还执拗地一个人胆儿大地睡在阳台上,欣赏漫天地星光,想象着嫦娥在月亮上跳舞。就那样我恬静地睡着了。而如今每每去乡下的亲人家玩,都不敢留宿,因为害怕夜晚——黑得渗人!我与自然渐行渐远了,遗失了太多的美好。在网上百度了这篇文章的作者王开岭,一个精神明亮的人。继而拜读了他的作品《古典之殇——纪念原配的世界》。读来心境安适如酌香茗,濯以己身。我欣赏那原始大自然的美,流连乡间的素味,还有家乡人那热情醇厚的感情,我们产生的共鸣越来越多了,迷离款款。 眺望每一个深夜窗外不变的喧嚣繁华,想象着袅袅的炊烟,日辉拂照的乡间,清香弥漫的田野,涟漪粼粼的小河……我是多久没有去享受了?这才是我一直渴望的呀!我决心重归自然,留心自然,拥抱自然。
春天,我感受到阳光倾洒的温暖,绣球花躲藏在绿意间浅浅的偷欢。夏天,我惊讶校园荷叶一夜满池的疯长,河畔杨柳的脉脉柔情。秋天,我看到香樟叶落于地面的不卑不亢,像一群孩子追逐着一路奔去。冬天,我带领着孩子在操场上撒欢,释放自由的青春。朱永新老师说:“人的相貌基于遗传无法改变,但是人的精神可以通过阅读而从容,而气象万千。”是啊!当我留心自然的那一刻,我整个人都精神气爽,轻松了!每天都有亮点,每天都怀揣着好心情走进课堂。偶尔和学生谈起路上看到的风景,诗情般抒发一两句自己的感受。总是能俘获孩子的心,得到他们的赞许。渐渐地我也更加自信于课堂,愿意与他们分享。有那么几个志同道合的孩子也总能与我产生共鸣,即兴发挥说一两句小诗送给我。
记得今年四月我外出学习三天,归来便被几个调皮的孩子追问,非要我讲点新闻。呵呵,我便把自己的学习感受与之分享。其间说到在飞驰的车上拍下烟雨迷蒙的西湖,真是“瞥一眼人间四月天,交错在咫尺,道不尽的缠绵。”孩子便问何意?我掏出手机找到照片,放在投影上,随即赵得权便说:“远处是连绵的山、葱茏的树,迷蒙的烟雨下仿佛一张淡水墨画。近处映衬着满池的凋敝倔强的荷梗,路边却是翠绿的矮木丛,一枯一荣天然而成!”课代表夸赞“缠绵”这个词用得好!学霸感慨:“冬去春来,最美不过江南四月天!”轻松的语文课就这样自然开始。
一本书让我返璞归真,修得一颗自然之心。自然又让我重拾自信,俘获学生的心。这难道不是阅读提升了教育的魅力吗?
这一年,我还阅读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丰子恺的《从梅花说到美》、季羡林的《异域观澜》、罗兰的《蓟运河畔》……他们都是生平多阅历,胸中有沟壑的大作家。我感叹于他们深厚的语言功底,敬佩于他们敏锐的洞察力,更欣赏他们达观的生活态度。也正是他们改变了我,让我一直迷恋着脉脉书香,让我在喧闹的城市中重拾自然,让我在心灵的精神家园追逐自己的梦想。
我会继续踏着他们的足迹,不断攫取丰富的文学知识,努力提升自己的课堂语言能力,修炼自己的教育魅力。
希望有那么一天,我能在阅读中站出属于自己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