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2-14 信息发布:陈锁华 浏览量:6505次
为进一步推进名师工作室建设,发挥各级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2020年12月11日,常州市金坛区吴粉连名师工作室建设中期推进暨课堂展示交流活动在华罗庚实验学校隆重举行。常州市教科院承锡生老师、钟楼区陶伟松名师工作室、史建新名师工作室、陈小东名师工作室、邵林峰名师工作室的各位成员、区初中校部分数学组长以及华罗庚实验学校的数学教师等60余人共同见证了这一教育盛会。
此次活动内容丰富,参与面广,专家莅临,高屋建瓴。整场活动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工作室的两位老师分别进行课堂展示,然后由工作室领衔人吴粉连进行阶段成果主题交流;第二阶段,由莅临的专家和领导对本次的活动进行点评;第三阶段,由白塔中学黄志琴老师进行学术讲座,整场活动由吴粉连老师主持,气氛融洽,高潮跌宕。
吴粉连老师一直带着他的团队进行中学数学“本真”课堂的研究,其课堂的视角,内容的选择都不局限于教材的内容,具有真切、扎实、拓展、融合、创新等特点,打通数学学科知识内在关联,打通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打通数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促进学生自我构建数学系统,从最接近学生的起点走向更远的高点。
此次的课堂展示由工作室成员代表华罗庚实验学校的吉婷老师和良常中学的潘霞老师分别执教《当“数学”遇到“字母”》和《一次函数图像与面积问题》。吉婷老师将知识和题目串联得非常连贯自然,充分体现了字母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整节课如行云流水般循序渐进,恰到好处的总结将课程推向了新的高度。潘霞老师以亲切的姿态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建立了非常融洽的氛围,选题层层递进体现了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灵活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带领学生找到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高度总结了解题的基本策略,让我们感受到她驾驭课堂的卓越能力。
做而不思无精,思而不行无果。接下来的工作室中期成果汇报,将活动推向了高潮。作为工作室领衔人,吴粉连老师为大家讲述了工作室确立的工作目标以及背景,并如数家珍般回顾了近两年的研究历程。吴老师的回顾串起了工作室两年来发生的每一个故事,行走过的每一段历程,一股暖流悄悄涌起,在场的每一位倾听者都被吸引了。这份成果,深深感动了现场每一位数学老师。
如果说课堂展示是视觉的盛宴,那专家点评就是听觉的享受。我们有幸聆听了教科院承锡生老师和常州市钟楼区的四大名师工作室代表老师的精辟点评,给我们再次带来心灵的震撼。除了对两位上课老师的高度评价,也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于吉婷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示的工程问题的常规解法,提出了工作总量视为单位“1”的质疑,这种方法偏向于小学知识体系而偏离了用字母表示数解决问题的本意;动点问题中为何要假设线段长度为未知数,取决于一个动点与一个定点之间的长度不确定、随着动点的移动长度也随之改变,从而为学生打通了思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方程思想。对于潘霞老师的课,强调了绝对值的重要性,从而才能展开分类讨论。这些追根溯源的见解提醒了我们数学教师要对教学有更深入的思考,也对我们教师的自我修炼与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专家点评后,黄志琴老师分享了自己平时教学中的一些思考感悟。她提出例题与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要素,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认识。有学者认为,教材的教学要求、编写意图常常通过问题,特别是例题具体反映出来。例如有哪些具体的应用,能够解决哪些类型的问题,难度控制到什么程度等都可以通过例题加以具体说明,此外,习题是例题的再现与延伸。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挖掘例题与习题的内在含义,深刻体会编者意图,掌握问题难易程度,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名师是有教育灵魂的人,是对教育能坚守、会创新和有担当的人。真正的名师风范是要聚焦课堂、研究课堂、激发课堂和享受课堂。本次活动为各名师工作室成员相聚在一起展示交流、合作切磋有效地搭建了平台,使参与学习培训的老师们在专业化学习的道路上收获满满,意犹未尽,我们会带着这份收获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提升学科素养,成为一名思考者、践行者。
(金坛区朱林中学 谢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