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育局>>教育资源>> 内容
现代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思考与应用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4-01-23    浏览量:4180次

  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投影技术、录像技术、幻灯教材、多媒体技术等多种现代教学技术正以其无与伦比的包容性和巨大的信息量,逐渐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宠儿”。

  近年来,我们惊喜地看到,广大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对现代教学技术的使用意识越来越强,特别是在公开课上,不使用多媒体技术的语文课似乎已经看不到。其原因无非有三:其一,以现代教学技术支撑的语文课堂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在表现形式上也更加形象直观;其二,教育主管部门的硬性指标,特别是新的语文课堂评价方式对现代教学技术的使用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三,老师们也“自然地”认为,使用现代教学技术的语文课堂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在“声、光、电”的熏染下享受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但是,我们也不无遗憾地发现,很多靠现代教学技术支撑的语文课堂,并没有达成我们预期的目标,并且在大量的幻灯片、录像、音乐中渐渐迷失我们应该的方向,使原本纯真的语文课变得面目全非。那么,该如何避免这一现象呢?使用现代教学技术究竟该注意到那些因素?确实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探讨。

  一、现代教学技术运用与否应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语文新课标的教学设计理念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其核心是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注重学生基本语文能力的提升,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在使用现代教学技术时,我们首先要关注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让巨大的课堂容量压垮了学生的肩膀。曾经有一位老师在讲解《本命年的回想》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解题、作者介绍、结构分析、内容讲解、佳句赏析、写法指引和拓展延伸等若干教学版块,其中结构分析、内容讲解里又分成好几个小环节和小问题,而且穿插了十几副图片和三段视频文件,整堂课学生时而看教材,时而看图片,时而记笔记,手忙脚乱,但一节课下来学习效果却并不怎样理想。

  二、现代教学技术使用设计应重视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培养

  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阅读、作文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语文逻辑思维能力。

  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普及,语文资源大大丰富了,但同时也带来了如何让有效选择和使用的问题。很多时候老师们过多的依靠现代教学技术,一味追求教学内容的直观形象,一味追求拓展延伸,从而忽视了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特别是“读”“写”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对学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要避免这样的失误,就应该给学生更多的阅读作品的时间,让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去悟,随后的分析才是基于作品的扎实的分析。当然,音频资料视频资料也绝不是不能用,在一些比较抽象的环节上可以适当地展示,起到补充和强化形象的作用,但不能喧宾夺主,剥夺学生阅读和写作的时间和机会。

  三、现代教学技术运用目的应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最优化原则主要是指教学设计要建立最优的标准体系,如最优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体系,选择最佳的教学媒体,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等,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最优化”不等于“理想化”,最优化在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是最好的,换言之,最优标准是相对的。从教学技术应用的角度来说,教学技术的使用和设计,是在特定的教学任务下,针对某一群具体的学生进行的。因此,我们的教学设计不仅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必须的具体条件下以最经济最简单的方式去实现最初设立的教学目标。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切忌凑热闹,图花哨,为媒体而媒体,为现代化而现代化,却把原本意蕴无穷,魅力无限的文本弄成天花乱坠的“四不像”,去投学生的感官愉悦之好,而应该树立牢固的整体意识,本着形式服务内容,方法服从效果的原则,优化听说读写的语文思维的训练过程,提高语言文字的训练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最圆满的完成原本设计的教学目标。

  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明确使用现代教学技术的目的,合理呈现媒体设计的内容,使之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只有这样,现代教学技术的存在才有意义和价值,否则,它就是“非语文”甚至是“反语文”的。

昨天访问: 252859  |  今天访问: 105762  |  本月访问: 4324860  |  上月访问: 7102978  |  访问总数: 160565767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