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0-28 信息发布:钱荷琴 浏览量:764次
秋色盈盈,阳光和煦。10月25日下午,常州市小学英语杨金华名教师工作室第八次活动暨金坛区小学英语研训活动在华罗庚实验学校岸头分校开展,工作室全体成员和区各小学英语教师代表全程参与了本次活动。
课堂教学 行知有路
首先,华罗庚实验学校岸头分校徐颜群老师执教五上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第三课时。课始,徐老师从水墨画中的monkey、剪纸中的pig,折纸中的elephant、成语“守株待兔”中的rabbit、歌曲《两只老虎》中的two little tigers等不同学科中的动物入手,开展跨学科学习热身。整堂课,学生基于大问题“How to love our animal friends?”,围绕“农场动物”开展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路径,即visit the farm 、read animal books 、make animal cards。最后回归Big question,让学生总结,提出给动物一个家give animals a home,展示了建造动物农场的学习成果,以号召更多的人来认识和爱动物。
接着,常州市博爱小学许吇老师执教了五上Unit 4 Hobbies第二课时Grammar time和Fun time板块。在单元主题“Hobbies”的引领下,许老师结合心理学领域的兴趣分类知识,利用兴趣金字塔工具,整堂课带领学生在情境中解决“怎样做自己的兴趣规划师”这一问题。在英语学习活动观引领下,学生在build hobby pyramid、explore hobby pyramid和use hobby pyramid层层递进的学习活动中,学习like doing的构成规律和询问他人爱好的句型结构。巧妙的学习活动中,许老师引导学生学会规划自己的兴趣爱好,并让学生感悟兴趣如果做到持之以恒,最终可能成为自己将来的职业。
教学研讨 思维碰撞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左右为师。课后,参加活动的老师们对两节课堂教学展开了积极的讨论。来自直溪小学的姚寰慧老师和吴琼老师分别对两节课进行了解读和梳理。姚老师从“主题引导、跨学科设计和育人导向”三方面进行阐述。主题引导让学生明晰本课解决的问题“How to love our animal friends?”。 跨学科设计在学科知识上对不同学科进行了整合,融合音乐、综合实践、科学、语文、美术等多个学科的学习素材,既丰富了孩子们学习的途径,打开了他们的视野,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切实实现了课程协同育人的功能。吴老师表示,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收获颇丰,对跨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许吇老师的课教给孩子们终身受用的能力,即怎样成为一个爱好规划者。许老师从建构、探索、使用爱好金字塔三个方面,将大观念拆解为有逻辑的子任务,并结合实例详细解释了各个子任务的设计与实施。学生具身参与完整的学习过程,在知识、视角、思维、方法方面获得了多方面的生长。
最后,工作室成员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的杨素霞老师继续解读了两节课。杨老师指出,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两位老师带领学生在课堂里实现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五线”推进,即学科理解线、知识逻辑线、问题解决线、实践活动线和素养发展线。今天两位老师带领乡村孩子开展的跨学科主题学习,非常有实践意义。学生能否运用多学科视角和综合学科的视角发现和解决现实问题,是否具备批判反省意识和创新创造能力,是今后我们不断优化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方向。
讲座赋能,助力成长
随后,工作室领衔人杨金华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专题讲座《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路径研究》。杨老师开场首先告诉与会老师们自己今天的PPT是AI制作的,并鼓励更多的老师能够在教学和工作中用好AI。随后,杨老师分享了自己一篇“跨学科主题学习”方面的投稿论文七次修改的过程。杨老师从初审阶段、七次修改、论文对比、文献对比、心得体会和重新启航七个方面,强调了论文修改的重要性和收获。全体参会教师认真聆听杨老师的讲座,从论文题目前后对比、摘要前后对比、论文
结构前后对比、论文教学案例前后对比、文献参考前后对比等方面学习到很多,深切地感受到一篇好文章是做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杨老师最后强调,论文初稿形成后,我们应该从读者视角发现自己表达中的诸多问题,提高论文的清晰度和可读性。如何过有主题的教育生活,领衔人杨金华老师给我们做了极好的示范。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每一次学习都是自我提升的契机,汲他人之所长,做眼中有光、心中有爱、脚下有印的常小英人,我们携手共进,必将行以致远。
撰稿:滨湖分校 谢锦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