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0-31 信息发布:刘栋 浏览量:670次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正是开展教学研究的好时节。10月24日,金坛区全体美术教师如期举行了秋学期的第二次教研活动。本次活动亮点纷呈,段玉裁实验小学的杜娟老师和水北实验学校的郑小云老师以同题异构的方式,开展了四年级《适合纹样》的教学。课后,段玉裁实验小学的李艳秋老师带来了精彩的讲座《乡土化资源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运用》,全区小学美术教师齐聚一堂,共同参与了这次富有成效的教研活动。
首先是杜娟老师的《适合纹样》,美术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并用于生活。杜老师把知识生活化,先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的纹样,学生积极参与交流,使他们感到纹样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接下来杜老师在讲解适合纹样时以剪纸作为演示,非常明白易懂,并且让学生动手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在学骨式时还让学生用剪好的图案在盘子上摆一摆,整个流程设计的非常合理,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和动手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
师生合作拼摆,通过拼摆互动将枯燥问题变得更具趣味,也让“骨式”的概念在实践中感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在学生创作后的展示环节,鼓励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构思,回顾并加深了对适合纹样的理解。最后,简介历史和欣赏生活中的运用以升华主题。此环节也可以将关于适合纹样的历史,放在前面部分,或者也可以加入一些适合纹样的寓意以深化本课内涵。
郑小云老师的《适合纹样》让人如沐春风,心生欢喜,有一股独特的亲和力,例如说说自己有趣的经历,例如和学生说的“大师,你收我为徒”“我给你开个后门”等等,一下子就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不再感到局促。郑老师对适合纹样的讲解也很到位,特别是骨式的讲解,向心式、离心式、对称式、均衡式、旋转式都进行了精心的讲解,并且以生为本,让学生自己用箭头尝试画一画,用材料包摆一摆、拼一拼,极大的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通过一个个师生互动环节,把原本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起来。导入部分用为花设计“画框”的浅显易懂的方式,将复杂的概念简单化,贴合学生年龄,深入浅出,更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学生参与度高,注意力集中,并积极的思考、创作。
下课铃响,学生恋恋不舍,这就是一堂课成功与否和教师个人魅力的最好证明!
李艳秋老师《乡土化资源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运用》的整个讲座,逻辑清晰、表达清楚、思维活跃、展示清晰明了,融合开发的单元教学案例分析有创新点。开头概念界定什么是乡土化?一名词(N):乡土文化,二动词(V):将“......”变成乡土文化,清楚地向各位美术教师阐明了讲座主题,之后结合金坛乡土化资源介绍乡土资源的分类,资源开发的方法。
讲座亮点在李艳秋老师设计的“神奇的三星村”单元教学,分为四课时,第一课时剪纸,结合三星村遗址文物提取纹样创作剪纸素材;第二版画,拓印出了精彩的“文物藏书票” ;第三泥塑,李老师设计了手作萌宠和饰品挂件环节让孩子们觉得文物就在我们身边;第四戏剧,结合三星村遗了解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复原当时生活场景,穿越千年,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
整个讲座从浅至深,乡土化美术课程从筛选到开发,结合老师本人参加三星村遗址开发活动经历,精彩纷呈,教师们反响较好。
前路漫漫亦灿灿,笃行步步亦驱驱,美术教学好比是无涯之海,而行者无疆,唯有积跬步,方能致远。
段玉裁实验小学 李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