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4 信息发布:孔惠萍 浏览量:619次
——记金坛区习作教学系列研讨(四)暨华城实验小学教育教学联盟联合教研活动
秋来满园皆秀色,时光恰好正当时。我们在时光里赶路,在教研中成长。为加强对新课标的研读与习作教学的研究,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2024年11月13日,在研训员孔蕙萍、陈秋云老师的带领下,全区四年级语文教师、近两年入职的小语新教师、华城实验小学教育教学联盟小语骨干教师等齐聚华城实验小学,参加了金坛区习作教学系列研讨活动(四)暨华城实验小学教育教学联盟联合教研活动。华城实验小学教育教学联盟核心校孙保华校长全程参与了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主题为四年级作文过关研讨。活动的第一项议程是课堂教学观摩。华城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的两位年轻老师执教了两节四年级作文教学指导课。
第一节课是由华城实验小学王康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上册《习作6:记一次游戏》。上课伊始,王老师以“童年游戏”的视频导入新课,指导学生关注语文书上的写作提示,明确整篇习作的写作顺序和写作要点。接着,王老师以全班共玩的一次游戏“击鼓传花”为例展开作前指导:先是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将游戏环节说清楚、说完整;再通过观察课前拍摄的游戏视频、图片,充分让学生练说自己印象深刻的环节和人物丰富的表现,其中重点指导学生练习了通过连续的动作和丰富的神态来写好游戏画面。在习作点评、修改阶段,王老师指导学生在写好动作、神态、语言的基础上关注到了游戏中人物的心理活动,然后链接单元课文,向课文学习如何写出自己真实的心情变化,让学生的习作能力有了新的跃迁。
第二节课是由金坛区白塔小学谢昊扬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上册《习作7:写信》。课堂由三个环节组成:“知格式”、“定内容”、“学投递”。首先,谢老师以古汉字为引,带领学生了解书信的由来,知道了书信具有实用价值,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格式的兴趣。接着,谢老师又以语文书上提供的范例为抓手,引导学生思考书信中能写哪些内容,学生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跃。最后,谢老师借助图片直观的方式留下悬念:信该如何投递?为下节课的教学做了铺垫。整堂课环节设计紧密,教师关注到了教案行走的流畅度;学生思维活跃。
活动的第二议程由华城实验小学龚海胜副校长为大家带来主题为《搭建四方支架 助力作文过关》的讲座。龚校长分别从“搭建兴趣支架,让作文过关有‘劲’”、“搭建选材支架,让作文过关有‘料’”、“搭建表达支架,让作文过关有‘法’”、“搭建评价支架,让作文过关有‘效’”四方面展开。
朱熹曰:“古人作文做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善学之既久,自然纯熟。”龚校长认为小学生的练笔也可以从模仿句段着手,让学生“学别人的文章,说自己的话”。龚校长结合四年级上、下册单元习作的要求,介绍了每一种“支架”搭建的运用方法、运用过程,帮助与会老师解决孩子们在习作过程“不想写”“没得写”“不会写”的“三座大山”,助推学生轻松拾级而上,最终达成“作文过关”的目标。
最后,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小语教研员孔蕙萍老师对两位老师的课堂进行了点评,对于两位老师在备课、磨课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孔老师给予了肯定。她认为当下的小学作文教学疏于研究、缺乏引导,孔老师要求我们一线老师要做到阅读与作文结合,小练笔与大作文结合,课内习作与生活作文结合,学生习作实践与教师方法指导结合。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在这个美丽的初冬,我们以作文研讨的名义相聚在华城实验小学,就让我们以成长的名义相邀再出发,行走在金坛小语作文教学的道路上,拨云见日终得法,赏一路繁花一树春。
(金坛区华城实验小学 李卫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