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8 信息发布:孔惠萍 浏览量:736次
——金坛区2023、2024小语新教师第三次集中研训活动掠影
冬日共研,催开一树梅香;追梦语文,沉醉一路芬芳。为加强我区小语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小语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区域内青年教师快速成长,11月27日,金坛区小学语文2023、2024两年内新教师第三次集中研训活动在段玉裁实验小学如期举行。
此次研训活动主要针对五年级的课堂教学展开,分为同课异构、课例点评、专业引领三个环节。
同课碰撞 异构精彩
第一环节,由五年级的潘溢、冯影、袁鹏三位老师针对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略读课文《月迹》一文进行同课异构。
第一堂课,由来自东城实验小学的潘溢老师执教。潘老师首先引领学生回忆有关月亮的诗句,生动巧妙地衔接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接着结合文章内容,引导学生按地点的变化给“月迹”进行归纳分类。在配乐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学生通过想象画面、抓住词语体会和了解写作手法的方式,感受作者贾平凹写作的语言之趣,对故乡之月的用情之深。
第二堂课,由来自西城实验小学春风分校的冯影老师执教。冯老师以“文中哪些地方寻到了月亮的踪迹”以及“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很有趣”两个学习任务开启课堂。通过“寻月之迹”、“赏月之趣”、“悟月之妙”三个活动串联整个课堂,学生沉醉其中。课堂最后冯老师引出月亮无处不在,寻月的过程其实就是寻找美好的过程,引导学生寻找自己心中的那一轮明月。
第三堂课,由来自段玉裁实验小学的袁鹏老师执教。袁老师设计了“寻月迹”、“品月趣”、“悟心迹”三个学习任务,把理清文章脉络、感受语言魅力、领会散文情感三个学习重点巧妙地结合了起来。在教学中他让学生抓住叠词和动词发现月亮的变化,感受月亮的活泼、柔和以及无处不在,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课末,通过朗读,袁老师带领学生从文中月到诗中月最后到眼中月,层层递进的同时加深理解:同样一轮月亮,每个人找到的东西都不一样。
课例点评 智慧碰撞
教而不研则浅。为了让所有的新教师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课例点评环节分两个会场展开。第一会场由研训员孔蕙萍老师主持,第二会场由研训员陈秋云老师主持。
上课教师分享了自己的教学思路和磨课经历。参会教师们纷纷紧扣课例,结合听课感受,发表自己的观点。会场气氛热烈,研讨深入持久。两位研训员也为参训老师带来了宝贵的指导。
研训员孔蕙萍老师对新教师的课堂教学实施路径进行了具体而又细致的指导。孔老师指出,新课标引导下的新课堂,要在备课中做到建构任务的“群”,在教学中分解思维的“梯”,在学习时展开训练的“点”,有效达成语文素养提升的目标。针对如何展开训练点,孔老师结合《月迹》一课的教学,给出了具体的教学支架:一析字词、二想画面、三仿句式、四创类比,为新教师的备课上课观课议课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慧支持。
研训员陈秋云老师强调,将《月迹》作为本单元起始课,学生还未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同样的教学环节不同老师提供不同的支架与路径会得到不同的效果,教师要在深入解读文本后,结合自己的教学的展开、活动的设计有取舍地进行课堂教学。最后陈老师提出:在借鉴的同时需要揣摩做法背后的行为动机,以达到推动课堂高效展开,促进学生发展的效果。
专业引领 思而有进
粉笔字书写是教师必备的素养之一。在评课环节之后孔蕙萍老师按照周次逐一点评了新教师在粉笔字书写时的问题。青年教师应将粉笔字的练写当做每日必做的功课,持之以恒、反复练习,熟练掌握粉笔字的书写技巧,让教师的字成为学生的活字帖,言传身教、以字树人。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本次培训活动,为新教师引领了教育理念,播种了创新思维,拓展了知识视野。期待每位新教师未来都能在最美的教育之路上遇见最好的自己!
(段玉裁实验小学 朱歆煜 杨静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