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1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803次
各小学:
在各校的积极参与和大力配合下,2013年金坛市小学语文整班朗读(市级)比赛于6月7日、6月8日两天在各小学举行。
比赛采用现场抽取班级,现场抽取内容的方式进行。四轨以上(不含四轨)学校一、二年级各抽出2个班级,四轨以下学校每年级各抽1个班级,朗读内容来源于学生的语文课本和新补充读本,学生现场朗读。比赛过程中将全市32所小学以教学片为单位分成A、B两大组,邀请了部分学校分管语文的教导主任或骨干教师组成评委组,现场观摩评比。整个活动共有32所学校75个班级参与了比赛(其中一年级37个班级,二年级38个班级)。最终,根据评委组综合打分,共计评选出推荐组优秀班级32个,优秀辅导老师32名。现将结果公示如下(见附件)。
在两整天的比赛中,呈现出来的现状让人感受颇深。
【亮点】
1.学校层面——落实过程,层层训练
从与各校领导交流中获得的信息和学生整班朗读的效果来看,很多学校在不同层面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有组内比赛,有示范引领,有跟进训练,真正体现了大面积参与,多层面提高的目的。特别是一些农村小学,领导重视,训练扎实有效,让孩子们得到了真正的提高。表现特别突出的学校有:汤庄小学、西旸小学、水北小学、社头小学、城西小学、建昌小学、儒林小学、薛埠小学等。
2.教师层面——高度重视,抓实过程
全体语文老师思想上高度重视,注重平时的训练和赛前的指导,从学生的表现来看,得益于教师平时扎实的训练。某些班级为了增强整班朗读的效果,还穿上了整齐划一的班服、校服,比如华城小学、河滨小学、岸头小学、罗村小学等。这一切,和老师活动前的精心准备是密不可分的。
3.学生层面——精神饱满,童声感人
(1)最“儿童”的朗读是美的童声。低年级的小朋友年龄还小,他们的读书是充满童真,富有童趣的,是满是稚气的“奶声奶气”。参与朗读比赛的孩子们,向我们展现了他们最童真的一面,那自然大方、富有激情的朗读是打动人的。
(2)最投入的朗读是美的童声。从参与朗读的班级来看,大多班级的学生都能专注于朗读,投入其中。他们摇头晃脑,表情富于变化,已然沉浸于所读的课文当中去了。这样的朗读,是很容易感染到他人的。
(3)技巧适当的朗读是美的童声。朗读是需要一点技巧的,参与朗读的班级,大多数都能做到发音准确,重音和节奏把握好,语气语调变化恰当。
【问题】
1.停顿不明,朗读缺节奏
标点符号在句子中提示我们朗读中的停顿,这并不是说要求学生在朗读时很刻意地根据标点符号有很标准地停顿,但至少从朗读中能让人感受到句子间的停顿与完整句意的结束。但是在评审中,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朗读时碰到标点符号只是进行换气。句、逗号应有的停顿,段与段之间的停顿,意识不强。
2.拖腔严重,朗读变“唱读”
防止语气词(轻声词)拖长音朗读一直是低年级教师在教学中所强调的,但是在评审中还是发现这一现象比较严重,有的甚至是整个班级的群体现象,主要体现在句末“吧、了”的朗读“重而长”,其次句中“的”的朗读也出现“重且上扬”的现象,语气词的长音朗读破坏了整句话,乃至整段话的语感。个别学生则因为刻意注意语气词的朗读,出现了语气词组成的词组滑读的现象。
3.情感变味,朗读不自然
小学生因为年龄的特点,如果教师要求他读得有感情,有的学生就会出现变味、做作的倾向。大部分学生的朗读情感流露自然、流畅,少数学生出现个别音节突出、语调不柔和、气息不流畅等现象。
【建议】
走了32所学校,听了75个班级的朗读,感到班级之间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吸取优秀班级的长处,在指导整班朗读时还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
1.指导朗读,从教师爱朗读开始。
朗读不是苦差事,首先应该是我们老师热爱朗读,愿意朗读,学生才能感受到朗读的乐趣。教师不爱朗读,就不会用激情和热情去思考,不会用新颖丰富的形式唤起孩子朗读的兴趣。如果仅仅因为参加比赛还忽视低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一味枯燥地练习,让孩子对朗读产生了排斥心理,就与我们的朗读比赛初衷背道而驰了。
2. 慎用感情,尊重个体朗读体会。
“感情”对于每个学生而言都是独特的,表达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为了表达“高兴”的情绪,可以放声提高音量表达自己的狂喜,可以压低声音加快语速表示喜悦的出乎意料,可以尖起些声音表示窃喜等等,不能为了追求整齐划一,而把需要体现情感的地方统一要求为重读。
同时,“感情”对于每篇课文而言也是各异的。一二年级最关键的是要让学生把握住文本的朗读基调,如说明文整体语气上就可以平淡些,故事类的就可以安装不同角色定位去把握,写景类文章就要美美地读等等,总之,大致学会什么样的文章读出什么样的感觉,而不是拿到文本都是轰轰烈烈地激情澎湃的朗读。
3.不唱不喊,学会科学合理用嗓。
读书不是唱歌,气息的运用没那么专业,但为了追求“精神饱满、声音响亮”让孩子一味大声读是不可取的。要把朗读的任务更多地放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完成。在低年级的课堂上,老师要对学生进行细致的初读指导,而不能只要孩子们基本能将课文读正确就可以。特别是对一年级的孩子,针对一些朗读时的共性问题,如“着、的、了”拖音、唱读、没有停顿等现象,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平时不厌其繁地反复指正。
为了追求朗读声音整齐,很多班级读书节奏较慢,就造成了拖腔。也许有的老师会认为这是低年级孩子的通病。因为他们识字量少,看字速度慢,所以读书快不起来。本次朗读的优秀班级就证实了这是可以改变的。在发生“一字一顿地读”、“唱读”的现象之后,教师要少说方法,多进行范读,让学生多听好的朗读材料,在耳濡目染中逐步掌握读书的节奏。
综上,建议各校认真组织相关老师研讨学习比赛中呈现出来的问题,特别是上述针对朗读训练的有效建议,真正科学有效地开展朗读指导,全面促进学生良好朗读习惯的养成和朗读能力的提高。
另外,特别感谢王惠粉、冷漓锦、陈艳、黄巍松、张爱琴、李晶、蒋辉、庄月娥八位老师的全程参与和细致分析。
附件:获奖名单 金坛市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
昨天访问: 293883 | 今天访问: 118601 | 本月访问: 412484 | 上月访问: 10859587 | 访问总数: 267868707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