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育局>>教育资源>> 内容
陪伴的最好的教育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4-12-22    浏览量:4201次

  “教育”,我的理解,应该是使人从一个自然人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感、人格健全的社会人的过程。可以狭义的单指学校教育,但一个人的成长绝不是学校教育能完成的,还需要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共同作用。
  那么,谁可以成为教育者?查查辞海,说“教育者是指直接对求教者的素质发展起影响作用的人,包括学校的教师、管理人员、兼职教师、家庭教师、家长。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和代表。”
  既然我们老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和代表”,我们自然对学生有教育的责任。为什么我前文说“是陪伴,不是教育”?这里的教育,主要是指我们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教育”被窄化成了居高临下的说教,居高临下的指导,居高临下的教训甚至指责,这不是真正的教育。真正好的教育是什么样的?我无法简单用语言来描述,但我相信,一定是尊重孩子成长规律,顺应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是让孩子的身心不受到暴力(包括身体暴力和语言暴力,还有表情暴力)伤害的过程;是让孩子愿意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的过程;是孩子愉快幸福的生活体验过程。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有失败,也会有挫折和眼泪,会不断犯错误,但教育者所给予他(她)的一定是引领、呵护、帮助、陪伴、同情、怜悯、宽容等,而不是简单的说教和训斥……
  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的确有很多老师用这样的态度影响着、教育着一批批学生,给了学生一生受用的东西——良好的行为品质、坚忍不拔的精神、善良宽厚的人性,这样的教师魅力也是很难用语言来表述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为了体现出教育者的智慧和能力,我们常常会自觉不自觉的夸大教师自身的教育作用,认为学生的所有进步都是我们教育的结果(假如教育失败了,会以“我都是为你好”“恨铁不成钢”这样“爱”的名义搪塞和找借口)。其实不然,因为学生的成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很难说清楚是那句话、那件事给了学生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如同我们自己的成长,我们可以说某件事对自己的影响有多大,但当时给我们施加影响的人未必知道。我在29年前的学生红丽现在也是一名非常优秀的生物教师,她曾经对我说,是我第一堂课的一个举动——一笔画出了一个草履虫让她感到神奇、惊叹,发誓将来也要成为生物教师,但假如她不告诉我,我永远都不会知道,原来我上课画的一个板图能让某个学生喜欢上这门课程。所以,当我们老师自以为是夸夸其谈自己对学生的影响时,往往会削弱或者忽视了学生自身的成长能力和其他因素给学生的影响,结果就把自己放在了高高的圣坛上,变成道德的化身,知识的化身,正义的化身,于是,才有了“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誉,也有了“蜡炬成灰泪始干”和“春蚕到死丝方尽”式的悲壮,假如老师不能一心想着学生,自己生了一点病就请假休息,孩子病了请假看护孩子,耽误了学生的课,甚至学校安排你加班的时候讲报酬,你就一定不是一个好老师,没有奉献牺牲精神,没有为人师表的姿态,这是老师们所希望得到的吗?
  每年,我们都会写工作总结或者述职报告,包括我自己在内,差不多都是捡着最好的话来写:教书育人、勤奋工作,团结同事,关心学生,认真备课上课,精心批改作业,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我们不妨反问自己:真的做到了吗?说实话,我们并没有做到如说的这般好,甚至还相去甚远(看看那些真正做的好的那些伟大的教育家,没有一个会如此表白自己为学生做了多少)。同样,我们在写文章谈学生的进步时,也往往先想到自己说了那些话、做了哪些事让学生发生改变的,甚至以为学生的改变完全就是自己教育的结果。
  真的是这样吗?我不否认,老师的作用的确很大。但老师的作用绝不是唯一的,老师的作用更不是通过简单的教育、“我告诉你”所能达到的,而应该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没有痕迹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润泽,是尊重、平等再加上引导、帮助的结果,这个过程,就是陪伴。
  陪伴,但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陪在身边,作伴的意思。假如教育是这样的陪伴,那是毫无意义的,就如同家中养一条小狗来陪伴一样,仅仅是作伴而已,那也不需要有知识、有文化了,随便一个生灵都可以作伴。
  作为教育者,我们的教育主体是学生,那就要突出学生的成长,我们只是陪伴者,但这个陪伴者不是简单的在他(她)身边,更不是放任不管,而是教育者的一种姿态——
以平等的心对待每个学生,不会因学生学习优秀而格外厚爱,也不因学生的顽劣、违纪而歧视挖苦,给每个学生提供公平、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搭建良好的学习平台,给每个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服务。当我们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所有学生时,学生感受到的是温馨、和谐,没有厚此薄彼,给学生的也是健康的环境。
  以尊重生命的情怀尊重每个学生,无论他们的出身富有还是贫穷,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无论学生犯了怎样的错误,我们可以批评,可以惩罚,但不可以侮辱其人格,不可以讽刺挖苦谩骂,不可以以暴力手段(包括身体的暴力和心灵施暴)惩罚学生,就如同我们常说起的大师伏尔泰的一句话“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就是尊重。当我们充分尊重每个学生时,学生也在尊重的教育中树立起自己的尊严,变成有自尊、也尊重他人的人。
  以宽容的心胸对待学生的错误。每个人都不是上帝,所以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尤其是正在成长中的儿童,犯错误是常态。作为教育者,我们就要有一颗宽容博大的心容纳学生所犯的错误,悦纳每一个孩子,如同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所说的,每个孩子都是一颗星星,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要善待孩子身上的那些所谓的缺点和错误,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不良标签、下断语、骂他(她)笨,说不定将来他就能成为某一方面最伟大的人才。只有让每一颗星星都闪亮,我们的天空也才是明朗的。
  以伙伴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孩子。学生的成长需要老师的帮助、教育,但老师在帮助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也在不断成长,可以说,我们成全学生的同时也是自我成全,我们也在不断得到学生的帮助。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们在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中学会了解决困难的方法;当课堂上学生给老师提出问题甚至指正错误时,我们就学会了今后避免类似的错误;当我们的课堂提问缺乏思维含量或者表达不准不能引发学生思考时,我们会调整问题思路,进而表达清晰,让学生通过思维提升能力,这个过程就提高了我们教学设计和课堂驾驭的能力。我一直想,或许有的人天生具备当老师的天赋,但没有一个优秀老师是天生的,而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磨练出来的。所以,陪伴是相互的,不仅互伴,更是互助,就像当今著名的佐藤学、雷夫等名师,他们从不说自己多么成功,而是很真诚的说自己一次次的失败,在失败中学生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可以说,因为有了学生,我们才学会当老师。
  我们是教育者,但不以高高在上的教育者自居,而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伙伴。或许,在某专业的知识上我们比学生丰富很多,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借着这些知识传递给学生文明、文化,这个传递一定不是简单的告诉,而是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乐学、爱学、学会;在他(她)犯错误的时候,不是简单的告诉他“对”或者“错”,而是引领他在错误的尝试中找到正确的路;不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学术的制高点上对学生指手画脚,而是俯下身子走近学生,走进学生心灵去帮助他们,引导他们。教育,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而是落实在行动中的责任、智慧和爱;爱也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而是润物细无声的呵护、关怀、同情和怜悯,是学生进步时你扬起的眉毛和嘴角的微笑,学生郁闷苦恼时你流露出的焦急和关切……就像《死亡诗社》中的基汀老师,《地球上的星星》中的尼克老师,《放牛班的春天》中的马修老师,他们都是学生最好的陪伴者。
  所以,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昨天访问: 252859  |  今天访问: 142626  |  本月访问: 4361724  |  上月访问: 7102978  |  访问总数: 160602631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