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实验小学承办常州市教科研基地阶段成果展示活动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5-05-15 浏览量:1367次
5月13日下午,常州市教育科研基地阶段成果展示活动在西城实验小学举行,来自常州市的几十所课程基地学校及我市各小学的领导、老师参加了活动。市教育局潘建华副局长出席活动。
活动共呈现了8节精彩的课堂教学。语文会场,王芳和孙林霞两位老师立足“拓展性课程”,依托曹文轩的《枫林渡》进行整本书的阅读教学,以“快乐导读”和“分享探究”两种课型,向全体老师展示了该校语文课改的研究成果;数学会场,徐丽华和王海秀两位老师立足“体验性课程”,依托校本教材《数学阅读与拓展体验》的内容,分别执教了二年级《有趣的余数》与五年级《分数大小的比较》,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中,学生探究数学的秘密,享受数学的快乐;科学会场,戴振华和殷琴两位老师立足“探究性课程”,让学生通过一个个巧妙的实验,一个个惊奇的发现,感受科学的奥秘。此外,高国华、汤无垠两位老师则立足“活动性课程”,依托校本教材《我们的七彩生活》与《学会系列》,分别执教了《学会合作》、《京剧脸谱》,学生在说、唱、画、演等多形式的参与下,感悟了课堂成长的快乐,彰显了师生生命的灵动。
随后,省特级教师、西城实验小副校长杨国华作了《让每一位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的专题汇报。杨国华介绍了该校教育科研基地建设的目标是让每一位孩子都拥有适合自己的课程,每一位教师都拥有自己开发的课程。阐述了近年来以“开放性理念、整体性思维、融合性举措”建构的四大主题式课程,即体验性课程、活动性课程、探究性课程与拓展性课程,同时还翔实介绍了每一类主题式课程从方案、实施到评价的可操作性经验。
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规划办龚国胜主任对西城实验小学从教育科研视角进行课程建设的行动研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对教育科研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建议,一是在进行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要借助科研的力量促进学校的发展,体现学校科研的专一性;二是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过程中要借助有效的途径促进学校的提升;三是要从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来提高科研力量;四是要发挥科研力量对课堂转型的影响,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