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实验学校:团队携手送教 联动共展风采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3-12-24 浏览量:4656次
冬日里,顶着寒风,由华罗庚实验学校钱新民、毛海鹰、邓黎莉、江丽华和张春明五人组成的送教团队来到了溧阳市河口中心小学。河口中心小学虽小,但美而精致,校园内处处都洋溢着浓浓的少年军校氛围,让人时时驻足流连。
此次送教活动,语文和英语学科都开设了一节研讨课和一个专题讲座。语文学科,海鹰老师执教了童漫作文讲评课《一本引人入胜的书》。毛老师仔细研究了学生的习作,抓住中年级学生的习作问题——不会刻画人物,缺乏细节描写,从学生习作中精选出学写材料,巧妙地安排了“让‘哑巴’说话”、“‘木偶’活动”、“让‘机器人’思考”等三个讲评环节,让学生在有趣的学练过程中,体验了从怎么能写好,到我能写得好的完整过程。钱新民老师的讲座从听课老师的评课开始,钱老师热情地邀请听课的老师对呈现的童漫作文评头论足,讲述对童漫作文的第一印象和个人观感。在此基础上,他分别从“情趣”、“细节”、“语言”、“篇感”四个角度,向各位老师介绍了童漫作文在起步作文中的价值和独特作用。他还讲述了“童漫作文工作室”的成长历程,提出了现代科研的新举措——项目加团队的研究模式,以及把主动成长作为寻找职业幸福感的心路历程。
英语学科,江丽华老师执教了三年级英语《Unit 8 Happy New Year》“Story time”部分。她以三个礼物盒为引子,创设了新年互送礼物的情境,逐层深入理解故事,学会如何运用英语送礼物及接收礼物,如何用英语询问物品。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她关注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游戏激趣,在猜礼物是什么的过程中,利用学生原有知识引出新知识的学习;适时留空,让学生观看图片,自己运用英语对话,使英语学习不再是给予,而变成了学生的自主习得;绘本升华,引用课外资源,让学生领会礼物也可以是多样化的。
邓黎莉老师的讲座是整个交流活动中的点晴之笔。讲座以《创设促进学生思维的任务活动》为题,从日常观课过程中发现的教师解析清晰但学生没有掌握的现象为切入点,分析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常见的几种影响学生英语思维能力培养的现象。针对这些现象,邓老师以教学片段为例,从“知识本位的顽固”、“学生主体的弱化”、“思维力培养意识的缺失”等方面解读为什么教师会出现这种认识上的偏颇。她还结合实际课堂教学,建议听讲座的老师从“关注生性”、“关注过程”、“关注语言”三方面入手,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老师们热烈的研讨交流中,这次的交流活动很快接近尾声,然而从老师们那有所感悟的眼眸中,我们知道这次活动带来的影响,就如同这冬日里的阳光,会慢慢渗透到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