踔厉奋发,办好人民满意的乡村教育
信息来源:儒林实验学校 发布时间:2024-02-21 浏览量:3408次
近年来,儒林实验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五育并举”,落实“双减”政策,抓好内涵建设,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一、做好初小衔接,促进内涵建设,让教师牢记教育的使命
作为一所新组建的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我校在做好初中部新综合大楼建设协调工作的同时,也积极做好两校合并后的磨合、融合工作。
一是做好校园文化顶层设计。把原有的初中部和小学部的办学理念和三风进行统整,初步构建了以“儒雅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体系,形成一致的教育愿景。
二是推进两校合并后的磨合、整合与融合工作。转变行政与教师观念,形成一盘棋思路;实行科学管理模式,完善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依托河海教育集团,发挥集团优势,狠抓教学常规,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三是加强初小衔接关键环节研究。原先老师们只专注于本学段的教学,而忽略了其他学段的需求。合并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后,我校推进初小衔接研究,开展教育教学研讨活动,要求教师能上下贯通,相互交流,不断提升学生学习适应力。去年12月26日,我校承办了全区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初小衔接专题研讨会和展示活动,得到了参会人员一致好评。
二、打造书香校园,实施项目研究,让师生体验教育的幸福
“腹有诗书气自华”,提升师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是终身受益的事。我校依托区级层面“阅读与表达”的实践,开展校级的“阅读与表达”项目研究,进行书香校园建设。充分利用好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班级图书角等场所,让学生有书籍、有时间、有地点、有兴趣去阅读。以课程为抓手,建设“阅读与表达”课程体系,开展“整本书阅读”“师生共读一本书”“亲子阅读”“行走的课堂”“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学生的阅读与表达热情,使学生“有能力、有实力、有活力、有潜力”,从而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阅读与表达能力。
三、强化作业管控,实行分层教学,让学生感受教育的温度
完善作业管理机制,强化作业管控,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我们要求作业布置要做到五个“必须”,即必须统一、必须分层、必须公示、必须批改、必须评价。细化作业分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去做。优化作业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愿意去做。改变评价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做对。
改革学生评价制度,从不同层面、不同维度充分肯定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每个年级都组建了“先锋小组”和“奋进小组”,分别对优秀学生和后进学生开展教育,每两周召开一次小组会议,每次会议都有针对性的主题。上学期,我校针对九年级优秀学生不冒尖,后进生学习压力大的情况,实施分层走班教学,因材施教。一学期实践下来,九年级的期末考试人均总分上升至全区第4名,全区前500名学生由0人到4人。七八年级也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作为一所乡村学校,我们也清楚地看到自身的不足,学校未来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我校将立足自身优势,利用新校区建设、集团化办学、“新教育实验”等契机,积极应对挑战,促进各项工作提档升级,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是利用新校区建设的机遇,加强融合,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儒林实验学校初中部新校区主体建设已经完成,本学期将在设施设备、校园文化等方面做好建设工作。将进一步加强初中部和小学部的文化融合、管理融通、教学融洽。特别是在文化融合上,我校将丰盈“儒教正风、好学成林”的办学理念,打造“儒达行政”,建设“儒雅教师”,培养“儒学少年”,在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文化活动上下功夫,上下求索,培育共同的教育信念与追求。
二是依托集团化办学的契机,加强学习,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本学期,我校将继续向集团总校和集团内的优秀学校学习,特别是在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创新、作业管理设计、学生主题活动等方面,共享优质资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品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培养优秀学生,为打响“河海”教育品牌贡献微薄之力。
三、借力“新教育实验”的东风,加强研究,提升学校办学品位。随着《常州市金坛区新教育实验实施方案》的公布,新教育实验的号角已经吹响。作为乡村的实验学校更是责无旁贷,我校将瞄准实验目标,有侧重地推进“六大行动”,特别在“营造书香校园”“缔造完美教室”“家校合作共育”上加强研究与实践,力争形成我们的研究成果,让全校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儒林实验学校将秉承华老精神,踔厉奋发,砥砺前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坛有优学”贡献儒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