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金坛区化学校本作业专题研讨活动在金坛区汇贤中学举行。全区初中化学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围绕校本作业开发中的练习栏目设定、章节课时划分及团队分工协作三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旨在构建科学、系统的校本作业体系,推动化学教学提质增效。

一、聚焦“练习栏目设定”,打造分层、多元的作业模块
研讨中,各校代表一致认为,练习栏目需紧扣化学学科特点与学生认知规律,避免单一化的“习题罗列”。经交流碰撞,确定了“基础+提升+拓展”的三级栏目框架,并明确各栏目的功能定位:
基础过关栏:聚焦课时核心知识点,以选择、填空、简单计算为主,确保学生掌握基本概念与技能。
能力提升栏:以情境化、应用型题目为主,衔接课堂重难点,如“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课时,设计“溶液pH调节实验分析”“中和反应在农业中的应用”等题目,锻炼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拓展探究栏:结合生活实际与化学前沿,设计开放性任务,如“金属资源利用与保护”章节中,设置“金坛本地废旧金属回收现状调查”“新型合金材料研究综述”等探究性作业,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二、细化“章节课时划分”,确保作业与教学进度精准匹配
针对以往校本作业与课堂教学节奏脱节的问题,参会教师共同制定“章节-课时”双向作业划分标准:
1. 章节整体规划:每章作业分为“课时练习”“小专题”“章节检测卷”三部分,明确课时学习目标与预习重点;章节检测卷聚焦知识整合,避免重复考查。
2. 课时精准拆分:根据教材内容难度与教学计划,合理分配每课时作业容量。
3. 跨章节衔接设计:在后续章节作业中,增设“知识回顾”小栏目,强化知识关联性。
三、明确“团队分工协作”,保障校本作业高效推进
为避免校本作业开发“单打独斗”,活动确定了“区域统筹+学校分组+个人负责”的三级分工机制:
区级层面:由区化学教研员牵头,制定校本作业整体框架、质量标准与时间节点,协调各校资源共享,定期组织成果审核。
学校层面:以学校为单位成立作业开发小组,按年级或章节分工,每组设组长1名,统筹组内进度与质量。
个人层面:每位教师负责具体课时作业的编写、初审,完成后提交小组讨论修改,再由区级审核组终审,确保作业题目的科学性、准确性与适用性。
活动最后,区化学研训员成群老师强调,各校需在1个月内根据研讨成果完善本校校本作业初稿,3个月内完成本学期重点章节作业编写,区教研室将组织跨校互评,推动优质作业资源在全区推广。此次研讨为金坛区化学校本作业的系统化开发提供了清晰路径,进一步凝聚了区域教研合力。
(汇贤中学高菊菊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