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实验教学路径 赋能科学思维成长——记《指向科学思维发展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优化研究》课题组第17次活动
发布时间:2025-10-17
信息发布:黄海燕 浏览量:次
为深入推进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优化,探索以实验教学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发展的有效路径,10月15日,金坛区《指向学生科学思维发展的小学科学实验优化研究》课题组全体成员齐聚常州市龙城小学,开展专题研讨活动。本次活动通过课例观摩与专题分享,交流科学实验教学优化策略,提升教师通过实验设计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能力。

活动伊始,刘帅老师执教《探秘平衡鸟》一课。本节课紧密围绕课题研究方向,在传统平衡实验基础上进行了教学优化。教学从引导学生尝试让“小鸟”保持平衡、观察其结构入手,自然引出平衡点、重心等核心概念。在实践环节,教师精心选用纸质鸟、曲别针、橡皮泥、牙签等简易材料,鼓励学生动手调试并制作简易平衡装置。课程最后结合不倒翁等生活实例拓展应用,并布置利用身边材料自制平衡鸟的课后任务,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与深度思考中建构科学概念,发展分析推理与探究实践能力。

随后,程英老师展示了《常州博物馆寻石记》一课。该课以常州博物馆的岩石谜题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课程注重实验观察与思维训练的融合,引导学生从形状、触感、花纹等多角度系统观察岩石,并通过敲击听声、观察条纹、测试吸水性等实验操作,自主探究岩石特性。教学中,学生运用记录表对四块岩石标本进行多维度观察与记录,并在“岩石鉴定成果发布会”环节分享探究发现。该课例通过优化实验流程与记录方式,强化了学生的实证意识与归纳分析能力,体现了科学思维在探究过程中的逐步深化。

在专题微讲座环节,刘帅老师以《以建模探究教具驱动科学思维发展的教学优化实践》为题,分享了针对《萤火虫为什么变少了》一课所研发的光污染实验教学自制教具。该教具的开发针对原教学中实验支撑不足的问题,通过巧妙设计有效解决了黑暗环境模拟、光信号控制等技术难点,形成了低成本、易操作的优化实验方案。分享内容涵盖教具研发背景、设计思路、创新亮点及教学应用效果,为课题组成员提供了通过优化实验教具支撑学生建模与推理思维发展的具体案例,具有重要的实践参考价值。

本次研讨活动通过课例展示与专题分享,深化了课题组教师对科学实验优化与学生思维发展内在联系的理解。未来,课题组将继续聚焦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优化实践,深化研究,优化设计,切实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