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20 信息发布:张宏建 浏览量:次
秋意渐浓研思暖,聚力赋能启新程。为推动我区生物学教师深度研读课程标准,探索苏教版新教材使用策略,加强区域间专业交流,2025年10月17日下午,新教材新课标使用研讨会在良常中学如期举行。全区各初中生物学教师齐聚一堂,通过课堂观摩、专题讲座、专家答疑等环节,共探教学新思路,共话专业新成长。

一、课堂观摩:聚焦核心素养,展现新教材教学实践
研讨会以两节高质量的课堂观摩拉开帷幕,两位授课教师紧扣新课标要求,将新教材理念融入教学环节,为参会教师提供了鲜活的实践范例。

活动伊始,常州市初中生物学兼职教研员於琳雅老师率先带来《无脊椎动物》教学展示。课堂上,於老师通过实验观察、小组合作探究、微辩论赛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梳理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帮助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整堂课互动氛围浓厚,展现了深厚的学科素养与精准的教学把控能力。

随后,良常中学张丽萍老师执教《血液循环》。张老师以“输液”为线索,以生活化场景打破知识壁垒,设计“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实验”,将抽象的生理知识转化为直观体验。她注重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通过问题链层层递进,帮助学生构建“血液循环与人体代谢”的知识体系,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二、主题讲座:解读新课标内涵,分享新教材使用策略
课堂观摩后,两场干货满满的主题讲座为参会教师搭建了“理论提升与实践借鉴”的桥梁,进一步明晰了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的教学方向。

常州市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宋玉珍老师以《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教学设计》为题,结合大量教学案例,深入解读了“生命观念”作为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宋校长提出,教学设计需紧扣“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等核心观念,通过“情境创设 — 探究体验 — 总结提炼 — 迁移应用”的路径,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生命观念。她分享的《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植物的呼吸作用》等课例的设计思路,为教师们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实践方案。

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生物学研训员张宏建老师围绕《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高品质课堂的构建》展开分享。张老师结合新课标新教材新学情,从“核心特征、构建策略、关键抓手、教师应对”四个维度,提出高品质课堂的构建策略。他强调,教师要以新课标为引领,以新教材为依托,以学生为中心,共同构建高品质课堂,帮助学生成长为适应未来“完整的人”。同时结合金坛区教学实际,指出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为我区生物学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清晰指引。
三、专家指导:精准领航,明确教学改革方向
研讨会压轴环节,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能国教授进行专家指导。李教授充分肯定了此次研讨会的实效性,认为两节观摩课体现了新课标理念,两场讲座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

四、活动总结:满载收获,开启教学新实践
此次研讨会通过 “课堂实践 + 理论引领 + 专家指导” 的形式,为金坛区生物学教师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参会教师纷纷表示,通过观摩优秀课堂、聆听专家分享,不仅深化了对新课标新教材的理解,更找到了教学实践中的突破点。未来,金坛区生物学教师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将所学所悟融入教学实践,不断探索新课标新教材的使用策略,为提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贡献力量。
供稿者:滕丽萍(良常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