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8-02-22 浏览量:5773次
——读《玫瑰与教育》有感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玫瑰与教育》。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书的名字很吸引我。为什么象征着浪漫的“玫瑰”和在别人眼里比较严肃的“教育”会联系在一起呢?我好奇地翻开它,从作者的自序中得知:原来作者的网名叫做“玫瑰”。她的这本《玫瑰与教育》记录的是“玫瑰”老师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抒写的是“玫瑰”老师对教育的一片真情。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是作者热烈渴望着的境界。她说:“赠人玫瑰,不仅今天可以手有余香,而且明天还有可能得到别人回赠的一座玫瑰园。”
这本书的作者就是所有小语老师耳熟能详的窦桂梅老师。
一、感知本书。
看这本书名时,我以为她的书里都是些大道理,可翻开阅读了几页我感觉就如同与一位亲近的朋友谈心,娓娓道来,书中写的都是作者教学生活中的随笔和感想,从书中我看到了窦老师那淳朴、自然的人格魅力,看到了一个心中盛满阳光,怀着一颗感恩心为人处事的窦老师。
带着些许的膜拜,打开此书的扉页,清晰的目录映入眼帘,本书分为四辑:第一辑《清谈与忧患》,记录的是作者的教学反思;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教学方面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教育管窥》,是作者在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从中日教育的对比中,谈中国的教育;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土上》,记录了作者博览群书的读后感,叙说着人生的感悟。
二、感受“自序”。
翻过目录便是窦老师的自序——《我在成长,我在写》。
我钦佩于窦老师对写作的挚爱,倾羡于窦老师写作的境界:“网上、网下练笔养成了习惯,像吃饭一样每天必不可少。”
想想自己,每次的写作就像是任务一样,在那里一点一点地挤牙膏,无病呻吟地抱怨着。窦老师的文字如此亲切、自然,莫非她是天才?
不,她在自序中这样解释到:“当我开始真正写作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文字是那么笨拙,有时心里的感受很强烈,可倾吐出来的文字却很‘蹩脚’。往往不自觉地把别人的一些话,当成自己文章中的内容。后来读到鲁迅称自己的文字是‘硬写’出来的,心里这才颇感安慰;即使是天才,也需要漫长的、艰苦的修炼。”
读到窦老师自序中的这些话,我感到强烈的惭愧。自己平时的工作中,身边时刻发生着自身或者学生的点滴,总想把它们记录下来,却总是给自己寻找懒于写文字的理由,有时候,即使话在嘴边,也懒得下笔,还安慰自己说没时间,等周末了就会有时间的。可真到了周末,又把写文字的事忘得一干二净。就这样,久而久之,想再表达,已经难以入手。窦老师的这段话给了我极大的鼓励,我想,即便是挤,是抠,是榨,笔耕不辍,才是真理。
三、感悟文章。
1.第一辑《清谈与忧患》
她坚持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让忙碌的自己不断与宁静的自我进行对话,这些是记录生活积累经验的一种方式,是一种反思着的存在。
(1)她借《小红花的背后》一文,告知教师们在教学中应慎重地使用小红花,孩子的心是透明而脆弱的,得“小心轻放”;文章是由一年级的汉语拼音课老师奖小红花说开的。“这堂课上,老师给那些积极发言的同学,或者发言精彩的同学奖励小红花。可以说,整个课堂,小红花的发放成了激励学生学习的主旋律。只见,学生为了小红花争先恐后地‘争夺’着。”
“得主的眼里流露出自豪得意的神色,手里拿着小红花左看右看爱不释手,而接下去的学习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那些没有得到小红花的孩子呢?他们的表情告诉我——他们心中还有希望,但这希望被寄托在下一课。可是,如果下节课还是没有得到小红花,再下一课仍然没有得到小红花呢?久而久之,孩子没有得到红花,而得到的是什么呢?”
“在走廊里,有两个没有得到小红花的孩子在向老师索要小红花,我走到近前,只听其中一个说:‘老师,你给我一朵呗。’老师回答;‘那能行吗?你在课堂上要努力。’孩子在课堂上没有努力吗?孩子刚上学,可能还不知道羞耻心是怎么回事,我敢说,一年之后,这俩孩子绝对不会这样厚脸皮地索要红花了。但到那时候,老师又将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呢?”
教低年级的我也喜欢在课堂上用小红花或者小星星等来奖励那些成绩优秀的或者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不曾想这些形形色色的奖励,激励了一部分学生的同时,也伤害了另外一些无辜的学生,我们的动机虽然是美的,但效果也是可疑的。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一朵朵小红花、一排排小红旗,对于那些榜上有名的孩子来说是荣耀的记录,是骄傲的资本;而对于那些榜上无名的孩子来说是难看的记录,是自卑的印记。做为教师的我们,在学习上要激起每一个学生的热情,激起他们对荣誉的尊重,激发他们学习的自觉主动性。
(2)窦老师又借《生命因感恩而美丽》一文,告知我们:生命给了每个人微笑,我们也应回报生命以满怀感激……
文中说:“我们的学生怎么了?岁月荏苒,学生的眼神渐趋失去了童稚时的纯真。”
“猛然间,我们突然发现自己的心中丢掉了一个重要的词语——感激!我们是否发现,我们原本拥有的‘善’,正被层层习惯和世故包裹起来,并被压在了灵魂的最深处?”
“感谢曾经帮助过我的所有人。是他们用温暖的话语,智慧的提醒,让我发现生命是如此丰厚而富有。感谢肯接受我帮助的所有人。是他们让我把心中的善良、感恩得以延续,把我自己获得的人生体悟、教育理念、业务经验毫无保留地传递。”
“其实,生命给了每个人微笑。我们,也应报生命以满怀的感激。”
其实,心存感激,会让简单的话语充满了神奇的力量,也会让琐碎的小事变得格外亲切。你真诚,世界也跟着你真诚;你直率,世界也跟着你直率;你微笑,世界也跟着你微笑。
2.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
在教学中,能成为骄人玫瑰的毕竟是少数,你、我、也许都只是一朵毫不起眼的蒲公英、茉莉,甚至只是阳光下一株默默无闻的小草,但是,我要说,只要我们善于自我“浇灌”,那么,不管什么花,什么草,我们也一样可以激情绽放,留一缕芬芳于人间!
在《心中盛满阳光》一文中,她提到了“境由心生”。
文中是这样说的“如果你把所处的环境看成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如果你把周围的人群看成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
“好花要有好心情赏,有好的心情才能欣赏到好的风光。你的内心如果是一团火,就能释放出光和热;你的内心如果是一块冰,就是化了也还是零度。”
确实,面对每日繁杂的事务,面对孩子不经意间制造的麻烦,面对自己专业成长的困惑与压力,面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的不满现象,我们能做什么呢?我们不能改变这一切,我们只能换个角度想问题,从中过滤出一些快乐的因子,让阳光洒射到疲惫不堪的心灵边角。
那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窦老师毫不吝啬地道出了颇含人生哲理的四条建议:
一是改变态度。“我们改变不了事情,就改变对这件事情的态度。”是啊,“再伟大的人物,历史也不能为你折腰”,重要的是我们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自己只是“沧海一粟”,只是繁花盛叶中弱不禁风的一叶草儿,理性做事,理性做人是保护自己的最好办法。
二是享受过程。“生命是一个括号,左边是出生,右边是死亡,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填括号。要学会享受这个过程——无论是精彩还是糟糕。”窦老师的这句话说得多好!每一个人都有着独特的人生过程,有风景如画,也有残页败笔;有繁花似锦,也有落叶纷飞;有春华秋实,也有杂草枯荣……只要我们仔细品尝,品出它的意义,即便过程有些艰辛,即便其间会遭遇痛苦,我们就会感到不枉到世上走一遭。
三是活在当下。活在当下,就是要对自己的现状满意。“要相信每一个时刻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都是最好的,要相信自己的生命正以最好的方式展开。”这句话,听起来有几分禅意,但如果真具备了这样的心态,人生的快乐便是无处不在了,知足长乐嘛!
四是学会感恩。“怀着爱心吃菜,胜过怀着恨吃牛肉。”这是西方的一句格言,朴实中却道出了幸福的本质意义。我一直认为幸福只是一种感觉,一种源于每个人心底的一种暖暖的感觉!而这样的感觉来自于什么呢?那就是“感恩”。如果每个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对所遇到的一切都抱着感激的态度,这样的态度会使我们消除怨气。上班路上,看到路旁草丛里晶莹的露珠,你会感恩;每天和同事们一起共进午餐,你会感恩;很平常的日子里收到朋友的一个短信问候,你会感恩;下班回家,见到可爱的孩子,吃到妈妈做的可口饭菜,你会感恩……如果,在我们的一生中,就在这样感恩的心情中度过,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幸福呢?
3.第三辑《日本教育管窥》
作者从“发现”的角度审视日本的教育,告诉我们中日两国教育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她客观的描写和深刻的分析,让我们感觉到中国的教育期待均衡发展,中国的教育的确缺少实践、缺少个性、缺少关照。
窦老师以自己别样的情怀,“非常”的感悟,看透许多的平常,发掘出了异常,透过许多的“美好”感受到了更多缺憾;一方面娓娓叙说着自己对现代教育的思考和感悟,一方面侃侃而谈着自己对中国教学模式的洞悉和体验;一方面回望着自己令人艳羡的成功历程,一方面品味着现代年轻教师的酸甜苦辣。
4.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
这一辑主要写她读书的感受,她广泛涉猎令我叹为观止,《老子》、《庄子》、《约翰.克里斯朵夫》、《查特莱夫人的情人》、《许三观卖血记》、《活着》、《穆斯林的葬礼》、《寻找家园》〈草房子〉……都被她信手拈来,烹成可口的“精神大餐”,让我们大快朵颐。
窦老师说“读书使精神高贵而丰富,亦使生命深刻而阔远;读书,让我们在有限的从教时间内,,实现自身的无限。”
“我每晚坐拥书城,甚至将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来读书和记录。每每读书至深夜,甚至凌晨,彼时我总感觉自己生命的花朵在黑夜中尽情地舒展绽放。”
“读书就像女人护理自己的容颜一样,珍贵的文字饮食,修缮了灵魂,使心灵日益变得强壮。一个人,只有在读书中才能体验生命的滋味。”
四、感谢有“你”。
合上书卷,在这本书的封面上,有一段话“我们萧萧的树叶都有声响回答那风和雨,你是谁呢?那样沉默着?我不过是一朵花。是的,我只是一朵小花,带着一丝芬芳,和着风和雨,我却执着地孕育着,盛开着,以最大的努力回报春天。”
这是窦桂梅老师自己写下的语言,她认为自己是一朵小花,只是一朵小花,但它执着着,盛开着,努力回报春天。窦老师是一名专家,是一朵玫瑰,玫瑰予人,手留余香。也许,我们可能一辈子也成不了“家”,也无法拥有玫瑰的绚丽。那么,就让我们做一朵路旁的不起眼的小花吧,静静地散发着属于自己的淡淡幽香,给路过的人以精神的慰藉,这,也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