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育局>>教育资源>> 内容
从10个细节了解日本的幼儿教育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9-01-15    浏览量:8819次

日本幼儿园教室找不到现代化的设备和琳琅满目的高档玩具,这与日本先进发达的科技社会似乎形成强烈的反差。殊不知,这正是日本教育者的英明:「体现以人为本、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都说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国家的未来体现在孩子的教育上。我们的邻国日本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更是有严格的标准。从幼儿园开始,就注重培养小朋友们的各种能力。

除了教室简朴,日本幼儿教育还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各种大大小小的包

办理入园手续的第一天,幼儿园就要妈妈们准备若干个大大小小的包。包括书包(统一)、装毛毯的包、装餐具的包、餐具盒、装衣服的包、装备换衣服的包、装换下来衣服的包、装鞋子的包,然后A包多少厘米长,B包多少厘米宽,C包放在D包里,E包放在F包里等。

经过两年,妈妈们都可以驾轻就熟,孩子也可以非常有条理地分门别类。试想日本人可以对垃圾精细分类处理不觉其烦,是否和从小所受教育有关?

整理自己的东西虽然是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事情,但是中国的父母连这些小事也都“代劳”。殊不知,这样的“代劳”往往也阻断了孩子自己学习成长的道路……

大人接送孩子,空着手

早晚接送孩子的时候,日本家长,无论是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手里一律空着。那些各种大大小小的包都由孩子们自己肩背着手拿着,而且还都跑得飞快。

日本皇室接送小公主上幼儿园,即使下雨天也是孩子自己拿包包。

为什么?对比在中国,接送孩子都是家长们帮孩子拿包的,是不是因为我们中国的家长爱孩子更多一些呢?

日本皇室尚且如此,就更别说日本平民的生活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东西自己拿,自己的责任自己承担。也许就是日本教育当中想要表达的事情。

自己动手脱换衣服

对于2~3岁的孩子,每天都要重复那么一套换衣程序,日本的妈妈们都是站在一旁看着,从不伸手帮忙。

日本幼儿园就是通过穿衣换衣,让孩子练习独立生活的能力。每天到幼儿园后,换衣服、放联系手册、自己贴当日的sticker、挂手绢等。从两三岁开始的训练,让孩子们养成有条不紊做事情的习惯。

中国的孩子有很多“高分低能”,独立生活能力非常低下的情况出现,究其原因,是因为长时间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而父母觉得孩子只要好好学习,其他的什么都不操心是对孩子的好。日本父母有时候的“袖手旁观”,反而可以更好的塑造孩子。

运动会没有个人冠军

不到1岁的孩子入幼儿园,也要参加运动会。1岁不到的孩子哭着拼命向前爬,这样的场面还是有点打动人的。

运动会,只有团体赛,没有个人单项比赛,最终只有胜利的团队,没有胜利的个人。强调参与,不鼓励相互对比。

日本人的团体观念很强,认为自己只有在团体之中才有自己的价值。很多运动项目都是需要大家合作才可以运转起来。这样的教育更不容易培养出来唯我独尊的小皇帝。从小就懂得,和别人互相协调才可以取得成功的道理。

完全混班教育

在早上9:30之前,下午3:30以后,全园的孩子都在一起玩,而且在院子里,大孩子抱小孩子,小孩子追大孩子,玩得很疯狂。孩子们真正能体会到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感觉,成长感特别明显。

中国的家长更喜欢“小班制”的教育方式,不希望其他的孩子“影响”到自己孩子的学习。其实,这样的想法,也直接的阻断了孩子们融入别人的机会。走入社会时,会更加的难适应。

教育孩子“笑”和“感谢”

幼儿园似乎完全不重视孩子们的知识教育,孩子们没有课本,只有每月一册的绘本。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完全没有数学、绘画、音乐这些项目,更别说英语、奥数了。

问幼儿园到底教什么?答案却只是——教孩子们学会笑眯眯!

还教什么?还教学会说谢谢。

在日本,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和谁讲话,“笑眯眯”最重要,一个笑眯眯的女孩最漂亮。幼儿园三年间,孩子在音乐、美术、阅读等方面同样在进步,而收获都是经由综合教育的方式获得的。

懂得感恩,才会懂得知足,知道知足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幸福。都说幸福是一种能力,从小有这样的教育。想必,长大成人之后对世界的理解会更豁达和平和吧。

日本幼儿园重视“食育”

在中国,幼儿园的老师会鼓励孩子吃饭动作快一点。日本更重视“食育”,提倡细嚼慢咽。

在“食育”中,“丰富的心灵”是重要的一环,它包括“快乐的进食过程”、“感谢的心”和“参与意识”,不仅教孩子正确地吃,还要从吃中体会出感恩、环保和节俭的内涵来。

快乐又充满想象力的童年,从充满爱的便当开始,吃了还想吃,也不愿意浪费。吃饭之前日本人都会说一句“我开动了”,吃完饭之后,会说“谢谢款待”。这样的习惯,有助于培养孩子感恩的心态。

断食培养自控力

日本的断食文化,据说起源于日本佛教,传至今日,日本国内仍然有大量断食疗法的机构存在,可算是一种盛行的排毒、减肥的养生方法。

在日本,除了备孕、减肥、有慢性疾病的人会断食以外,有健康意识的中产阶层,也会定期奔赴坐落在风景区的断食疗法机构,排毒疗养,调节身心,连孩子也一起去。

虽然断食排毒不会饿,但是孩子要忍住馋,就很不容易。日本人认为无论对自己还是孩子,这都是自制力、韧性的绝好培养。

培养自己适当的忍耐能力,在今后漫长的人生中能够经受的住更多的考验和挑战。机会都会给有准备的人。有准备,所讲的也许就是这长期的等待和忍耐。

大便习惯,从幼儿抓起

日本幼儿园里有“大便教室”,老师扮成“大便先生”到各个学校登门授课,告诉孩子们大便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还带着孩子们用粘土做各种形状的“大便”,告诉他们:哪种大便健康,哪种不太健康,应该在饮食上注意什么,等等。

在1岁半就开始进行使用便器的训练。在孩子专用的厕所,放着一大排冲水便器,孩子一入托就通过保育员人盯人的训练,学习正确使用厕所和清洁身体的方法。

1岁半,自己擦屁屁。而在中国,我们有多少孩子小学一年级大便还不能自理,难道是日本的娃娃更聪明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正确的教育却可以使孩子变得更“聪明”!

寒冬穿短裤

日本幼儿园的孩子,冬天无论多么冷的天,都穿非常短的短裤上学,刚入园的时候,三天两头就冻病了。而日本妈妈说起这事,答案叫人目瞪口呆:“是啊,就是让他们得病的啊。

每天都会以这种方式在寒冬里锻炼身体。日本的父母从小就不让孩子多穿,目的是让孩子有健康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半裸上身的小朋友,即使在冬天也很有活力地在玩。

冬季的耐寒体验可能是让很多中国家长目瞪口呆的一项。一到冬天恨不得让孩子批条棉被在身上的中国家长,一定不忍心让孩子“受罪”吧!说是“受罪”,其实也是对孩子的锻炼。

教育理念

日本幼儿教育的教育观念可称作为”诱导教育” 或者“自由教育”,以孩子为中心,让孩子感受自由的同时发挥潜力从而取得成长。其主要内容如下:

环境教育:自由很重要,让孩子通过与园内人、物的交流中获得成长。

老师的援助:为孩子设定良好的环境叫“间接的援助”,伸手去帮助孩子叫“直接的援助”。

共鸣关系:孩子与老师之间的共鸣关系是幼儿教育的基础。

孩子之间的关系:从二三个好友的关系渐渐发展为集体关系。

角色关系:让孩子从玩耍和生活中感受使命和责任来体验各自的角色关系。老师的责任就是充分考虑幼儿教育中的孩子们所进行的活动的主题的意义。援助孩子在追求这一主题的过程中将主题中所包含的价值观变成自己的东西。

日本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

尊重个性

幼儿教育要培养孩子的主见,注重培养孩子的个性。例如,不要问孩子3+5等于几,因为答案只有一个不需要思考,而应问孩子们几加几等于8,这样就可以让孩子们去思考,培养自己的主见。

孩子从小时候开始,就需要被培养出“即使已经有人给出了答案,我仍能想出其他答案“的能力,这对于培养孩子的思考力有很大的帮助。

表扬教育

给予孩子表扬是为了让他产生再接再厉的欲望,做得好的地方继续发扬,让孩子拥有自信,做得不好的地方已经有了进步,继续努力就能做好,让孩子不气不馁。

重视独立

在幼儿园教育中处处都是课堂。让孩子学习自己吃饭,上厕所,换衣服,让孩子们意识到做到这些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老师跟孩子一起玩耍,援助其身心的发育,但不直接伸手帮助,关注孩子自己去行动,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日本幼儿教育的形态

日本的幼儿教育场所,分为幼儿园和保育所。幼儿园接受3岁以上的孩子,并教育3年,之后进入小学。保育所对孩子的培养从幼儿时期一直到入小学之前。在日本,几乎100%的小朋友一般都是结合两者,一直受教育到小学之前。各幼儿园和保育所的教育形式是多样的。

以培养团体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础的教育形式

该形式的教育,主要是让孩子学习基本的生活和学习方法。有的活动时间是按照老师的指示来的,也有的不受老师安排,比较自由,但是在自由玩耍的时间,老师通常会奖励孩子们一起玩耍或相互关注,不鼓励个人活动。关于动手活动的材料,必要情况下老师会准备,但尽力让孩子们力所能及自己准备好,自己分配好任务,相互帮助。老师对孩子都比较亲切,不恃权威,兴东稳重,努力建立温和的师生关系。

提升孩子个人能力的教育形式

基本的教育课程是在团体活动中掌握学习技能。学习读、写,认识数、量,培训记忆,演奏乐器,掌握绘画技巧等。孩子们的活动基本安排课程表来进行,但也会给予孩子们个人选择的权利,针对他们的个人爱好来安排选修课程。

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形态

在日本的幼儿园,大部分的时间都让孩子自由玩耍,也有团体活动,但老师基本上不给予直接的指示。为了让孩子们随时能自由使用玩耍所需的材料,老师需要准备好玩耍的素材,玩具,积木板等等,为孩子们营造出良好的活动环境。

IMG_270

总结与反思

日本能在二战之后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跟日本人重视教育离不开关系,日本教育还吸收了很多西方教育的优点,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育体系。

对比日本的幼儿教育,来看看我们的孩子——为了孩子们能成为未来人群中的佼佼者,家长们把“最好的”都给了孩子,而当他们进入社会时,却连面试也需要父母陪,一杯水也不会倒,椅子不能放齐,离开时电灯不会关,受不了工作压力,浮躁而轻易跳槽,眼高手低。

教育的目的就是让自然人变为社会人,学会认知、做事、合作和生存。教育就是社会化成人与孩子自然本能的相互妥协和对抗过程,通过寓教于乐与严格培训的方式,将更为优秀的制度、品德和性格传递给孩子,铸就孩子完善的社会性格和整个民族的个性。

有人曾说过:未来企业的竞争,包括国家的竞争,不再是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之间的竞争,而是一个团队与另一个团队,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的竞争。

当我们在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的孩子的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一点:教育就是最廉价的国防,从小抓好教育,就等于抓住了强国之本。

文章来源:必达更好的学校建设2018年4月25日

昨天访问: 252859  |  今天访问: 152369  |  本月访问: 4371467  |  上月访问: 7102978  |  访问总数: 160612374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