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27 信息发布:孔惠萍 浏览量:次
——记金坛区小学语文两年内新教师培训第八次活动
为助力小学语文新教师夯实教学根基、提升专业素养,10月22日,金坛区小学语文新教师培训第八次活动在东城实验小学顺利开展。本次培训以“课例展示+专题研讨”为核心,9位教师分别执教不同学段经典课文,通过鲜活的教学实践为在场新教师搭建了互学互鉴的优质平台,有效促进了教学经验共享与教学能力提升。教师发展中心孔蕙萍、陈秋云老师全程参与听评课指导,为新教师专业成长指明方向。

一、多学段课例呈亮点,教学实践见巧思
(一)低段教学:趣味与扎实并行
针对一年级拼音教学内容《y w》,东城实验小学的陈佳慧老师与华罗庚实验学校滨湖分校的林昕老师展开同课异构。课堂伊始,两位老师均以“单韵母寻亲”情境导入,借助课本插图引导学生寻找字母,迅速激发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通过范读、跟读、分组读等多样朗读形式夯实拼音发音,巧用“树杈y”“屋顶w”等趣味儿歌联结拼音音形,帮助学生快速记忆。书写指导环节细致入微,明确四线三格占位与书写笔顺,搭配星级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学生书写积极性。此外,课堂还设置“摘苹果”识字游戏与课后“寻找姓名音节”实践任务,实现知识从课堂到生活的迁移,让抽象拼音符号化,鲜活学习体验。
对于二年级课文《葡萄沟》,东城实验小学的刘思宇老师、博雅小学的范常成老师、段玉裁实验小学的李悦老师、尧塘实验小学的张俊涛老师以“葡萄沟是好地方”为核心线索,串联识字写字与阅读理解两大模块。教学中,四位老师借助实景图片、葡萄实物等具象载体,化解“梯田”“五光十色”等抽象词语的理解难点;通过指名读、齐读、品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引导学生感受边疆物产的丰富与民族情谊的温暖。整堂课以语文要素为纲,将文本解读与语言训练融入情境,尽显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生动与扎实。

(二)中段教学:文化与能力共融
下午的课例展示聚焦四年级神话课文《女娲补天》,三位教师围绕文本展开特色教学。
段玉裁实验小学的贾文茜老师以神话故事导入,引导学生梳理“寻找五彩石—炼石补天—补好天空”的情节脉络,在分析文本细节中体会女娲补天的艰辛与伟大;最后通过“添加动作、语言”的想象练习,让学生将故事讲得更生动,既深化文本理解,又提升语言运用能力,让传统文化在课堂中有效传承。
西城实验小学的蔡瑶老师以“还原补天经历—感受神话之奇—致敬创世女神”三个任务为驱动,通过自由读、精读、齐读等不同层次的朗读,带领学生逐步感受女娲补天的不易,深刻体会女娲“甘于奉献、勇敢无畏”的伟大形象。
西城实验小学春风分校的徐子夜老师以“神奇”为课堂主线,在梳理课文内容时引导学生品味女娲形象;借助“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连接词搭建表达支架,帮助学生清晰讲述故事;最后以表格为依托,让学生围绕“补天工具、遇到困难、解决办法”进行创造性想象,进一步拓展思维。

二、评课研讨明方向,专业引领助提升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课例展示结束后,参与培训的新教师围绕四节课展开热烈研讨,纷纷分享听课收获与教学思考,认为此次课例为自身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随后,教研员孔蕙萍、陈秋云老师结合课例进行针对性点评与总结,为新教师提供专业指导:
首先,文本解读需“深入浅出”,既要挖掘文本深层内涵,又要转化为符合学生认知的教学内容。其次,低年级教学要将学习方法自然融入课堂,如拼音教学需深化眼、耳、手等多种感官参与,避免形式化;多音字教学需立足语境与单元要素,遵循“按需取舍、语境化渗透”原则。再次,略读课文教学需弱化“支架、板贴”等教学工具的主导性,转而以学生表达为核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最后,教学支架的搭建应循序渐进,从外显的图片、图形、表格,逐步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逻辑思维与表达能力。
三、总结赋能再前行,深耕教育共成长
教研花开金秋季,同心掬得满校香。此次金坛区小语新教师培训活动,以鲜活课例为载体、以专业研讨为支撑,让新教师在观察、交流、思考中积累教学经验,明确改进方向。相信在后续教学实践中,新教师们将把培训所学转化为教学行动,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未来,金坛区小学语文新教师队伍将在专业引领下持续成长,为提升区域语文教学质量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东城实验小学 王雪原 王瑞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