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27 信息发布:李晓芳 浏览量:次
10月20日,八年级德法新教材培训暨初高中政治集体备课活动在三中顺利举行。活动以 “公开课展示+深度研讨”为核心形式有序展开,既聚焦德法新教材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落地应用,也着力深化初高中思政一体化建设,为初高中思政教师搭建起集教学经验共享、教学思路碰撞于一体的专业交流平台。
活动伊始,汤晓霞老师呈现了一堂高质量的德法公开课。课程以“粮食安全”为核心主线,围绕“做安全小卫士,守护饭碗里的大国安全”主议题设计探究任务。教学内容上,整合了粮食安全的重要价值、青少年守护粮食安全的责任担当等多维度知识;教学形式上,创新采用AI情境、小组协作、锦囊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互动交流与主动探究思考中,逐步理解了维护国家安全的核心措施,这一过程既有效实现了教学目标,更充分展现出汤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与精准的课堂设计能力。

公开课结束后,与会教师围绕 “课堂实效提升” 展开热烈研讨,在肯定汤老师课堂“主题贴近时代、知行意合一”优势的同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建设性意见:三中欧阳菊华老师指出,需进一步优化课堂时间分配,案例设计要兼顾严谨性与呈现多样性,可引入 “是否卡” 工具把控课堂节奏,提升效率;三中蔡辰老师聚焦小组讨论环节,建议问题设计需强化思辨性与梯度,同时通过评价表规范讨论流程,避免 “形式化互动”;良常中学陈恋一老师提出,应增加学生课堂展示时长,引导学生深化讨论深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表达的主体;华罗庚实验学校石祎老师强调,情境设置需增强冲突性以激发思考,教学措辞需更严谨,确保知识传递的准确性;五中庄赟老师建议选取“九三阅兵”等贴近学生认知的案例,采用“时空对话”形式探究国家安全主题,同时提升 AI 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价值,以科技赋能教学创新;华罗庚实验学校刘佳老师指出,课堂需进一步明确侧重点,通过阶梯式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思考;华中李伟老师建议分组讨论时明确学生分工,同时加强教学情感铺垫,让学生在情感共鸣中深化认知;华中王晨璐老师提出,需优化课堂结构,避免“从粮食安全切入后侧重点模糊”的问题;一中王盼盼老师结合初高中教学衔接,指出需平衡课堂互动与自主思考,强化学生“从启发中自主得出结论”的能力;一中仇培丽老师肯定议题式教学的探究性,建议进一步提炼核心知识点(“密钥”),提升教学材料的严谨性;四中赵田芳老师强调,议题情境需注重真实性,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感悟知识的实践意义;四中方璐老师关注课件制作细节,建议宣誓环节与课堂情境深度融合,实现 “总结升华” 的教学效果。

研讨尾声,研训员李老师对汤晓霞老师的公开课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为德法新教材教学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例。同时,李老师结合活动目标提出指导性建议:一是细化小组讨论设计,明确任务指向,避免 “泛化讨论”,提升互动实效;二是强化情感态度价值观引领,通过细节设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安全观;三是丰富课堂素材呈现形式(如短视频、案例故事等),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此次活动不仅为初高中思政教师提供了近距离学习优秀课堂的机会,更推动了初高中思政教学资源的整合与教学方法的创新。未来,参会教师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优化教学实践,深耕课堂,为推进初高中思政一体化建设、提升课程育人质量持续发力。
(供稿:良常中学 陈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