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

常州教育  |  常州教科院  |  邮件中心  |  协同办公  |  返回教育服务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中心>>学科动态>>中学研训>>中学语文>>高中语文>> 文章
2008秋高一语文期末质量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12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2175次

一、试卷概况  

本次试题由常州市教研室命题,我市各校步调一致,都使用了提供的试卷。试卷的结构与期中检测相同。二个部分:阅读、写作,分值为100分。阅读部分按照语文必修一、二几个专题相应的人文话题进行选材(基本素材来自教科书),试题的编制基本遵循去年高一语文检测的思路,适当参照2008年的江苏语文考试说明,在前几年高一语文试卷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重在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研习能力和自身对文本的感悟能力,充分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力求比较客观地检测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二、试题的主要特点  

1.依据必修一、二教材的几个人文话题精心设题。阅读部分共有三篇文章,和必修一、二教材中的专题相应:《前方》节选——“月是故乡明”,《永远的蝴蝶》——“慢慢走,欣赏啊”,《虞初新志 八大山人传》——文言文阅读   

2.选材注重课内外的整合,发挥导向的作用。阅读一半出自课内,一半来自课外,以人文话题为统摄。避免了以往语文检测中的唯课外化的倾向,引导学生认真研读、探讨教材中的疑难点,把平时的功底夯实。  

3.设题时力求引领学生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从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4.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除12题的翻译、14题的默写、16题的写作外,阅读部分的题目的编制绝大部分从三个方面着手: ①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②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③结合文段或者具体的语境掌握关键实虚词的意义;④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5.适当兼顾初、高中的衔接,注重个性化的阅读。每一篇文章的阅读中都有半开放题或者是开放题,在答题时,要求学生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充分调动自己阅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这样有利于让学生在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三、主要问题及分析  

常州市教研室最初的命题意图是要求各学科的难度系数为0.700.75,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再加上命题模式与平时的阶段检测发生了变化,很难达到最初所期望的分值,当然也在我们的料想之中。  

08年秋学期金坛市高一期末考试语文段分、均分统计  

学校  

实考  

均分  

优分率  

及格率  

最高  

最低  

100—90  

89—80  

79—70  

69—60  

59—50  

49—40  

40以下  

省华中  

505  

74.02   

17.43%  

99.41%  

86  

52  

0  

88  

319  

95  

3  

0  

0  

华实高  

306  

67.42   

1.63%  

90.52%  

83  

40  

0  

5  

107  

165  

28  

1  

0  

坛一中  

819  

68.63   

2.56%  

92.55%  

84  

20  

0  

21  

371  

366  

52  

7  

2  

坛四中  

844  

64.78   

0.95%  

80.33%  

82  

36  

0  

8  

206  

464  

142  

20  

4  

直高中  

371  

62.70   

0.54%  

70.35%  

80  

40  

0  

2  

65  

194  

91  

19  

0  

坛金沙  

911  

63.34   

0.44%  

71.46%  

83  

31  

0  

4  

189  

458  

222  

34  

4  

全市  

3756  

66.52   

3.41%  

83.25%  

86  

20  

0  

128  

1257  

1742  

538  

81  

10  

  

  

  

从答题的情况来看:得分率(抽样):  

1

2

3

4

5

6

7

8

分值

6

4

4

6

3

4

3

3

得分率

71.8%

53.5%

62.7%

35.3%

52%

52.5%

56%

50.3%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分值

4

2

4

8

6

8

5

30

得分率

78.8%

82%

75.2%

67.6%

27.8%

90.6%

78.4%

73.7%

  

由于这次文言文阅读选文较为浅易,没有多少阅读障碍,所以学生得分率较高的基本是文言文阅读中的字、词、句的识记和信息的概括、提取(91014),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一直是学习语文的最基本的素养。从中可以看出我们的高一语文教学在文言文阅读的衔接上花了一定的功夫,学生文言文阅读的基本功尚可。从这份试卷的第三块阅读题的答题情况来看,学生们都能准确入题,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选文中几个重要语句的翻译显得有些稚嫩,失分原因在于不能很流畅地组织句子。  

写作能力马马虎虎。命题人能紧密结合学生的心态、爱好、志趣,在寻找学生的思维点上花了功夫,以“小小的我”为话题,抽样均分为22.1分。  

主要问题  

1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的能力有待加强。比如说,第一块现代文阅读中的第4题,得分率最低,要求“联系全文,说说为什么‘人生是一场苦旅?’”第7题“小说为什么以‘永远的蝴蝶’为题?”都是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文段或者是作者的意图。《前方》在期中考试时已经设计了题目。  

2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的能力亟待培养。应该说,这张试卷的一大亮点就是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学会质疑、评判,放出眼光,读出个性,读出品味。当然,不是鼓励学生胡编乱造,而是基于文本前提下的赏读,在读进去之后,才能读出来。  

3.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的基本功十分欠缺。在现代文阅读中,看似非常简单的问题,我们的学生却在答题时模模糊糊下笔,文句的含义一直躲躲闪闪,不能结合全文,紧扣语境作深入的分析、咀嚼。比如说出自课本的第一篇选文中的第3题“即便是终身未出家门,或未远出家门,但在内心深处,许多人仍有无家可归的感觉,他们也在漫无尽头的路上。分析句中‘家’和‘路’的含义。”其实只要在读通全文的基础上,依据上下文,耐心概括即可,最终的得分率没有达到0.7  

4.审题意识模糊,对题干表述中的信息点的提取不是很到位。第2题根据题干应该有三个问题需要解答,但实际上有四个信息点:第一,前方指代什么?第二概括前方的特点,第三,概括前方的作用,第四,括号中的信息,每条不超过5个字;绝大部分学生和稀泥般地失了分,答题要简捷、明快、准确、规范。  

5.文章阅读中的整体感知意识应该是解读文本的关键,不要像以前那样任意肢解文段、句子,强调整体性。其实不难发现,近几年的现代文阅读中的每一道试题的编制都是紧紧围绕整体,力求引领学生对文本作深入的研读、探讨、咀嚼,评判。  

四、教学建议  

1.加强对教材的解读、钻研。同样的平台,新老教师都要和新教材一起成长,自我语文素养的积淀首先体现在解读陌生文本的能力上。对语文教科书不重视,对语文不重视等因素一直困扰着我们的语文教学。高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  

2.加大课堂教学语文思维的含量。认真研读一下《高中语文课标》,把基本的理念的内涵咀嚼透彻,并努力付诸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在激活学生的思维上做些文章。我们其实要反思一下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一般的时候我们的教学方式更多的是注入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多的是接受性学习,被动接受老师的讲解或者是答案,很少有自己的主动参与。课改的理念一直被拒绝于课堂。可能我们从此以后要尽快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在进行课文教学时,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学会自我解读、主动探究文本,从而真正落实“阅读的过程是教师、学生与文本多重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要让我们的学生读出个性,培养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可以结合《读本》加大文言文的阅读量,拓宽文言文的知识背景;反复诵读,培养必要的文言语感,消除陌生感,企图以最快的速度接近古人,走进传统名篇、经典,汲取人文素养,为我所用;通过反复的比较式阅读,建构精神支架,读出阅读个体独特的体验和感悟,走进去,跳出来,不断积累,厚实自己的文言功底。  

4.结合平时的阅读教学和课后练习,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告诉学生审题的步骤、解题的过程,评讲要到位。受题海战术的影响,学生解题时心理急躁,因此审题意识、解题规范意识较差,在现代文阅读中不能根据题干寻找关键字词句,从中寻找重要信息,因而失分严重。  

作文当中,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不强,遣词造句不是很顺畅,错别字较多;要向学生灌输“真情出至文”的意识,一定要写出真情实感来,这样才能打动阅卷者;要强化选材集中的意识,努力做到切口小,挖掘深;加强学生的语言基本功训练,努力使学生语言基本功上一个台阶;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  

5.在认真研究、钻研教材,鼓励每一位语文老师自编练习,备课组共同研制每一次的阶段测试,集思广益,增强协同作战的能力。  

6.尽早让所有学生走近名著,走进名篇,及时告诉学生现今的高考对语文学科的总体要求。必修三、四、五几本教材的课本教学可以进行适当的改进,条件优越的备课组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相关的课文整合,精讲几篇经典文章,腾出点时间让学生阅读更多的经典(尤其是《课标》中提及的名著名篇),在方法上引领,在能力上提高,尽最大的可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不要轻易让任何一位学生掉队,要在整体推进的基础上提优拔尖,重视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的的心理疏导。

昨天访问: 268960  |  今天访问: 8790  |  本月访问: 5264862  |  上月访问: 7102978  |  访问总数: 161505769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