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

常州教育  |  常州教科院  |  邮件中心  |  协同办公  |  返回教育服务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中心>>学科通知>>中学通知>>中学化学>>初中化学>> 文章
金坛市2005年中考化学学科分析和教学思考

发布时间:2017-12-12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896次

金坛市2005年中考化学学科分析和教学思考

金坛市教研室 段锁贵

结合我市中考情况和化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三年初中课改实现了“三年课改出成果,教学质量新发展”的预定目标。学科课改稳步推进,融入常州市整体发展的轨道,教学质量已有很大提高。从优分率、均分率,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诸方面分析都取得了十分满意的成果。这些成绩取得与中考改革和课程改革分不开的,因此分析2005年试卷将会对今后教学起导向性的作用。

一、对2005年试卷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1、较好的实现了常州市中考说明所作的承诺,充分体现“连续稳定、稳中求变”的精神,主要体现在:

1)试题内容不超出新课程标准规定的范围,改变了前几年对考试内容修修补补的现象,试题所涉及的内容严格界定在课程标准范围之内,要求学生解答的答案基本都在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与新教材的教学内容之中,这将从根本上扭转教学中这也不放心,哪也不放心,总是踩着边线走,在圈子外做文章的倾向。同时为真正落实新课标,减轻学生过重的知识学习负担,更好培养学生素养提供了保障,这对今后深入推进课改是十分必要的。

2)试卷结构形式既继承了前几年课改与中考改革的成果,又作了适当改进。第Ⅰ卷突出考查学生双基学习水平,第Ⅱ卷以知识体系和较宽泛的素材,考查学生学习能力,实验题与探究题较好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要求,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前几年试行的选做题已稳定于二选一,从不同的角度、大体相当的难度以适应学生选择,体现对学生个性化学习水平的考查,这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不同水准的学习,对适应高中课改的选择学习是有益的尝试。

3)试卷的难度设计,根据常州市中考要求,化学学科0.75左右,命题中预设均分75分左右,优分率30%左右,低分率20%以内,考试结果分析,常州市各地区基本为77分,优分率略有超出。总体上讲这有利于实施义务阶段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基础教育课改的推进。

4)试题较好的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

以双基为主要考查内容,体现初中启蒙教学的要求,告示学科教学只有抓住双基,才能真正为学生后续学习打基础。试题中70%左右的容易题都是以课标中最低教学要求命题,较难题中有相当部分内容回归到课本之中,试卷没有设定特别难的题目,没有超要求的深挖知识,因此抓住双基教学应该是教学中必须坚持不动摇的首位工作。

②加大了学科知识综合性以考查学生学科知识学习水平。试题中的无机推断题的解题方法、实验题的综合思考、探究题的思维方式、以专题为主线的知识整理,为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学科主要基础知识,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教学实例。

③突出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分析能力以及探究实验在教学中运用的设计。实验中的问题既强调基本规范、安全操作的要求,又将问题设计在对实验的分析上(如正误原因、误差分析、量的要求),既要求学生会分析,还要求学生能简炼准确的表达自己的认识。探究部分突出了探究中得出结论的过程,在假设、实验论证、实验分析、对假设进行判断这些过程分析后,将难度设计在实验后的思考上,较好的体现考查学生全面分析问题能力、准确表达能力这二个方面,这对今后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

④紧密联系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创设问题情境,以考查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涉及到学生日常生活问题有15分,联系解决工农业生产中问题近10分。考查的问题情境学生多数接触过,能理解其中化学知识,关键是联想和运用知识,准确表达中能力的缺失。随着中考改革深入,拓展问题情境,联系实际命题将会进一步加强,这也是学科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入口。

⑤化学计算的设计主要抓几种常见类型(质量分数、化学反应中有关量计算、质量守恒定律运用、溶液组成计算)。这样命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难度,但要求常见基本类型的教学必须实在,学生必须过关。有关杂质、图表运用、计算分析有较大难度的计算虽然未考,但教学中仍是不可忽视的。

二、阅卷抽样分析及教学建议

1、阅卷抽样分析

考生数9600,抽样200,第二卷样本均分44.80(总分60分)

各试题得分率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得分率

0.91

0.79

0.79

0.93

0.97

0.82

0.97

0.94

0.98

0.72

0.96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得分率

0.84

0.67

0.86

0.69

0.75

0.66

0.82

0.58

0.39

0.97

0.98

题号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得分率

0.84

0.60

0.69

0.76

0.80

0.76

0.69

0.65

0.72

2、学生答题主要错误、原因分析及教学建议

2题错选C 将小苏打误判为有机物,概念教学中实例及俗名掌握不够好。

3BCD三种情况都有错选,对题目理解能力不够。

10 有四分之一学生错选C,葡萄糖检验中的物质转化不熟练。

13 错选BD较多,对初中常见物质燃烧现象分不清。

15 错选B,缺少单质直接转化为盐的知识。

16 ACD三种错选都有,溶液的知识不全面。

17 较多错选为AB,对一些化学反应的条件不熟悉。

19 较多错选AC,对新问题的理解及解题方法不适应。

20 错选BCD都较多,题目难度较大,学生计算时分析题目能力不够。

24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知识不准确,错选AD

重视课本中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教学,对教材内容作适当补充。

25 ①准确读数方法表述不达意,平放、视线与凹面最低点相平,对初中重要实验要达到教学要求,准确掌握。

③空气对实验影响不理解。

对重要实验要进行一定程度的问题探究

⑤审题不清,忽略了“在一定要求”这一前提

加强学生读题、审题中围绕设问解答的能力培养

26 综合分析题意的能力不够,造成二次沉淀分不清,分离蒸干后少碳酸钠。培养认真阅读题目所给的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全面解答。

28 溶液密度、质量、质量分数关系不清。

教学中应认真分清物理中固体物质密度、质量关系,进而延伸到溶液中密度、溶质、溶剂、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关系换算,掌握准确的表达式。

29 审题不清,混淆镁、氧化镁质量。

加强计算题中从化学原理认识化学计算的基本思路的教学。

30 不按题目限定的要求规范答题,知识面的缺陷使④⑤两小题解答不清。

加强学科间知识的联系教学,培养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其他学科中一些问题的能力。

31 配平方程式错误多,书写不规范,回答问题不切题。

强化化学方程式规范书写要求,提高用所学知识解答生活中一些问题的能力。

昨天访问: 226675  |  今天访问: 291039  |  本月访问: 291039  |  上月访问: 10859587  |  访问总数: 267747262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