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2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823次
金坛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意见(试行)
(当前一个时期,学校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认识,加强管理和落实措施:1、各校要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专任化师资建设作为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加以落实;2、要把校本化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规划实施;3、切实加强课程管理,严格按照我市的课程计划加以实施,不得任意删减课时,不得挤占挪用;4、加强校本教研和片级教研的计划和实施工作;加强学校课程实施的组织建设和教研组建设;)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课程改革中最生动、自由、最富于创造性的一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开发和实施也是当下学校课程建设的一个重难点工作,为加速我市各校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实施,提高实施质量,特制定本意见。
一、课程校本化开发和实施的基本条件要求
1、要对已开发的活动按课程的要求进行规范梳理,提炼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资源,根据学生实际,适度调适;要加强基地建设含地方特色资源的优化利用,积极开放学校图书室、微机房、实验室等资源;要建立并完善综合实践活动学校网络建设,开辟班级活动平台。
2、要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政策支持。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使学校真正成为了课程管理的主体。学校要打破时间、空间、学科、教师的壁垒,为课程开发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加强教师课程开发的权责和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教师执行力,杜绝占课、挪课等现象。
3、在保证任教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人员的持续性上逐步优化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人员配备,近年内要配备好一定数量的课程专任教师,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与探索,努力营造一支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教师团队。
4、要尊重每一位教师的多样的教育观和实践的自由,发挥学校教师团队的智慧,共同致力于实现旨在青少年儿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收获更高品质的学习。
5、提高课程的适切性和发展性,保证课程结构的均衡性,要科学合理的适用好《劳动与技术》教材,但不是唯一,要在《纲要》设定内容的基础上从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建立基本的课堂教学活动规范,提高课程实施的质量和效果。
二、校本化课程的规划
1、教师配备
目前情况下,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老师一般由班主任兼任,科任老师协助或辅导,各校在近年内必须配备好综合实践活动专职老师,有条件的学校可聘请校外辅导员。提倡成立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团队,团队中至少包含一名主抓教育教学的校长、教导处成员,各校要完善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建设。
2、课时、时间安排:
我市各学校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三四年级每周二节,不包括信息技术;五六年级每周三节,初中七八九年级按照二一二安排课时,不包括信息技术。不得挤占挪用。综合实践课程实行一定的弹性课时制度,学校在制定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过程中,可以将弹性化时间制度改革作为重点,科学合理的安排课时比例,长短课时(大课60分钟,中课40分钟,小课30分钟,微课时15分钟)制结合,灵活的安排在周课表中,但总课时数不得少于此必修课规定时数。
3、实践模式
立足三个维度,尝试从四大指定领域和非指定领域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规律,建立科学的实践模式。
三、校本化课程的设计
关于课程开发内容的设定与方案的设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课程结构时作出了如下阐述: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其内容结构主要遵循三条线索: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
我市综合实践活动内容设定如下:《劳动与技术》省编教材
自选主题, 长线活动1个、短线活动2个(指定领域和非指定领域)
自选主题中的长、短线活动内容,各校可依据本校区域特点,基于儿童,科学选择教学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方案设计必须要经历集体研讨和审议决定的过程。必须要按课程开发的目标对学校、对班级的课程结构、课程模式等要素进行规划、设计。提倡集体备课,每班每学期备课课时数不得少于30课时,备课要求见《金坛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规细则》。
具体课堂教学表现在: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主题方案的设计包括,主题由来(活动主题的产生方式)、活动目标、活动方式、活动对象(适用年级)、活动时间(课时数)、长线活动含每课时活动内容的具体安排,活动过程、评价、注意事项等。
2、课堂教学设计要基于学生需求,把握课程特性,遵循综合性、现实性、开放性等原则,以知识或者活动为主线规划教学内容,体现课程开发的整体性;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实践需要及领域特征,对主题活动的目标、教学的方式等进行调试和调整,使其更具有适切性。
如:清清小河我们的家(长线活动)
适用对象:五年级
指导方式:以主题为单元,分项目实施指导活动
指导时间:每周二、四
内容安排:
时间 周次 | 内容 | 目标 | 活动 方式 | 课时 | 教师 指导 |
二 | 区域探险 | 了解家乡的水域分布情况,能用平面图表示 | 实践 画图 | 2 | 观察 平面图的画法 |
三 四 | 我眼中的水世界 | 能记录家乡池塘的一到两个故事。能对一个池塘的水域情况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 | 采访 观察 | 4 | 采访 观察 |
五 六 | 区域水域的演变 | 通过采访了解水域的变迁史;在小调查活动中猜想水域变迁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 | 调查 | 4 | 调查 |
七 八 | 我给小鱼安个家 | 能用净化的办法给小鱼按个家,初步了解水生物环境的重要性 | 对比 实验 | 4 | 实验 指导 |
九 十 | 我们平时喝什么水 | 了解自来水和纯净水的来历;能初步辨别这两种水。 | 参观 实验 | 4 | 参观 实验 |
十一 十二 | 美丽的池塘世界 | 能用画画、表演、作诗等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池塘的喜爱之情 | 表演等 | 4 | 排练 表达等 |
3、一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每节课按单位时间(小学40分钟,中学45分钟)设计,课时教案含活动的目标、内容、活动方式与实施过程、评价等要素,课堂教学内容要着重设计好每个单元活动中学生的实践活动,教师的指导策略。课堂教学要重视真实的问题情境,问题的解决和学生自我的教育。
4、每次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处理好校内外的链接,分析校内外学生实践活动的环境,需求,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各校要建立校外活动保障机制,各项户外活动前要制定安全预案,进行安全教育。在教师配备上,原则上每六名学生配一名校外实践辅导老师。
5、关于室内实践活动,教师可根据学生能力,基于学生的需求给予科学的方法指导,为后续活动提供支持,方法指导如调查法、观察法、资料的整理等;关于室外实践活动,安排项目要切实可行,人员配备要科学,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和他人的活动兴趣、特长和便利性等因素组建活动小组,寻找合适的指导老师;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活动器材,如果需要,教师可联系好实践对象,发放给学生便于活动的图表的纸质材料,如观察记录表等,降低学生校外活动的难度;要重视并做好安全教育,要帮助学生预测每次活动中的不安全因素,制定好安全计划。
四、校本化课程开发的组织实施
学校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主体,学校领导是课程的推动者、决策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因此学校要建立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健全管理制度、并以必要的经费为保障,要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统筹规划、总体设计,在师资配备、资源统筹、课程实施、目标落实等方面严格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更确切的说是教师,不限于教师个体,更在于教师群体。因此在落实领导责权的同事,还要特别关注教师的权责,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主体作用。教师要有参与课程规划的权利;参与课程内容选择的权利;开发课程资源和评价的的权利,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课程开发实施时,要遵循:
1.跟踪了解学生的活动进程,观察学生的活动状态。
2.倾听学生的真实体悟,真诚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出建议。
3.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及时修整活动计划。
4.指导学生收集处理资料的方法。
5.引导学生学习社会交往。
6.培养过程记录习惯,保存活动原始资料。
7.搭建阶段性交流展示的平台,引导学生及时反思。
8.引导学生活动的继续与深入开展。
努力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力争做到权力下放,自主驱动;研培并举,多元沟通;资金扶持,适当激励;完善制度,确保落实。
五、校本化课程开发的效果评价
评估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的重要环节,从学校层面看:
要关注多元视角,全面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成果,借助一定的评价方法如档案袋评价,动态地把握课程开发的整个过程。始终坚持学生发展评价与教师发展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尝试建立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档案袋,努力形成具有特色的资源包。搭建交流平台,如网络平台、现场观摩,积极推广校本经验。
从课任教师层面看,在主题活动实施开发过程中,教师要
1.引导各小组确定最佳的成果呈现形式。
2.协调各小组做好成果展示的内部配合工作。
3.指导各小组做好成果展示的物质准备工作。
4.对学生的成果和展示给予积极肯定。
5.指导各小组做好成果展示过程中的记录工作
6.指导各小组做好活动的评价工作。
7.对学生的活动材料及时归档,以备后用。
评价事物的成效需要从事物本身的价值定位进行思考,各校可把课程开发的目标作为评价的依据和内容,切实从学生、教师、学校三个维度做好评价工作。
我中心将从质量监控和常规调研等方面全面了解各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状况。
昨天访问: 303037 | 今天访问: 269585 | 本月访问: 2401167 | 上月访问: 10859587 | 访问总数: 269857390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