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

常州教育  |  常州教科院  |  邮件中心  |  协同办公  |  返回教育服务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中心>>学科通知>>小学通知>>小学综合实践>> 文章
明理 规范 创新——东片8所学校综合实践课程实施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7-12-12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767次

明理 规范 创新  

——东片8所学校综合实践课程实施调研报告  

 519 ――22日,西片8所学校的综合实践中心组成员根据研训中心的部署,对东片各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调研组运用听(听课、听汇报);看(看台帐资料、看实践基地、看实践网页);阅(查阅教师的备课及活动记载);访(与课程实施教师进行访谈,与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对学校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情况进行全方位的了解,现将检查与交流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各校不仅成立了由校长亲自任组长、学校各科室负责人作为组员全员参与、实行一体化管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而且还成立了活动指导小组、理论研究小组、后勤保障小组等,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从理论、实践、后勤等方面保驾护航,为一线教师开展活动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保证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  

   

二、搞好校本教研,提升课程执行水平  

教师是课程的主体之一,实施新课程,教师培训要先行。通过对调研的学校的了解,学校都能将培训作为课程实施的主要抓手之一,开展系列的理论培训、以课代训、以活动代训等有效的培训形式。如岸头实验学校采用“课例+研讨”的培训形式,开展以常态活动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校本教研活动。先后举行了“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研讨”、“中小学部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交流”等活动,通过教学研究活动,以鲜活的实例剖析,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深化,促进教师对活动的设计、组织及实施更趋合理化,从而克服随意性,引领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朝纵深发展。儒林小学单周一定期组织课题组学习,通过对班主任、骨干教师、新教师的综合实践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促进教师自觉参与实践与研究,全面提高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水平,规范了课程实施行为。还有很多学校以课题为依托,在做课题的过程加强理论培训和实践指导,扎实推进综合实践课程。如河头小学以《农村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研究》为平台,进行了校本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研究。对校本化课程目标进行具体化、层次化分解,有利于过程指导和适时评价,更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汤庄小学以常州市级课题《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小制作的研究》为依托积极开展校本研训,逐步构建起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校本研训网络。  

   

三、强化过程管理,保障课程落实  

综合实践课程能否落实,管理是关键,很多学校都有比较成功的做法——  

五叶小学:能及时制定年级、班级计划,并且能按计划操作,课时安排合理,能按要求使用好规范备课本。  

儒林小学:年级班级学期活动计划祥实,具有可操作性;教师备课认真;课程实施真实,有专题活动;活动资料积累清晰、规范,成果明显。  

汤庄小学:每学期年级、班级计划齐全,教研组建设比较到位,各职能部门分工明确,管理规范,并且将该课程向一、二年级延伸。  

尧塘小学:学校、年级、班级计划齐全,统筹安排,一体化实施,教师备课认真,栏目填写完整,实施过程扎实,平时的检查、督促及时跟进,过程性资料翔实。  

水北小学:年级组、教研组设置科学,且能正常开展活动;校外辅导员有力、有序、有效,效果明显;积极开发活动资源,注重实践基地建设,活动开展正常有效。  

岸头实验学校(小学部):管理网络完备、健全,有专人负责,能结合课题深入开展教研活动,课程设置合理,活动资料丰厚,有专职教师。  

河头小学:课时安排充足,三级计划科学合理,操作性强,能利用社区资源开展活动,争取外界的支持。活动长远规划,成系列化,主题鲜明;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综合网站更新及时。  

华城小学:以教研课为载体,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科技教育活动为学校特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信息技术为亮点,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加强教研组教学常规建设和管理,下设备课组、信息组、课题组、理论组等,活动开展正常、有序、高效。  

   

四、校本综合整合,彰显学校特色  

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综合实践和校本课程,在开发与实施上均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心血, 如果能把二者有效整合,作为一体实施,将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很多调研学校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尧塘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直以校本课程——花木文化为抓手,先后开展了《寻找春天》、《桃花朵朵开》、《阳春三月话香樟》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有效开展,学生对美丽的家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理解了人与自然的联系,增强了保护环境的意识;汤庄小学,以综合实践活动为抓手,走特色发展之路,充分挖掘和整合本地区教育因素,积极联系社会力量,拓宽了活动的渠道。在此基础上提炼出花木研究种植园、面塑和校园课本剧三大校本特色,并将研究目标具体落实到了学期、年级和班级,使活动得到有效的实施;水北小学,紧密联系学校的“绿色教育”、“生命教育”两个特色教育来开展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五叶小学在多年的实践与探索中,逐渐确立了以劳技为主的综合实践体系;华城小学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中,确立了创建科技、劳技特色学校的思路。他们将每节课由40分钟缩短为35分钟,一天挤出一节课,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开展科普及劳技活动,为学生的科技创新打好基础。每年举行的“科技节”,更为学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到目前为止,科技节已成功举行了8次,学生们通过“看、说、画、做、写”全面参与,充分展示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在综合实践与校本课程的整合中,学校特色日益明显,在省、市青少年科技(劳技)创造发明比赛中,取得了累累硕果。  

   

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对课程的管理不够到位  

有些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实施的痕迹和思考,但对课程管理的某些问题疏于关注,如学校对校本培训缺少系统的规划,使校本培训零散,没能很好地促进、提高教师实施课程的水平;对课程内容的实施缺少规划管理,造成年级之间实施内容的重复或某块领域的落空;对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关注不够,学校缺少骨干教师的引领,对兼职教师的队伍建设跟进措施不力,造成兼职教师队伍不稳定。因管理不到位导致课程实施不够深入。  

2.对课程的评价不够完善  

虽然在评价上很多学校都在积极探索,期望通过评价来促进课程的健康发展,达到常态化有效实施的状态。然而有些评价措施可操作性不强,对师生实施课程的激励性作用不够明显。  

3.对课程的实施不够准确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大指定领域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但有些学校将它们割裂开来实施,有的甚至将它单一化,用某一领域(如劳技)来替代其它领域,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异化为另类的学科课程;把活动当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是很危险的。课程的随意窄化必然会导致课程实施目标的异化,也就违背了课程改革的初衷。  

4、实践基地、实践网页建设需要加强  

综合实践基地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渠道,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理应引起重视。调研中发现部分学校还没有建立实践基地,有些已经建立的基地则不经常组织活动,基地名存实亡。部分学校实践网页内容偏少,更新也不及时,点击率偏低,没有真正发挥网络的优势。  

   

几点建议:  

1、明理: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提升课程的执行水平。  

2、规范:规范管理,稳步推进,促使课程向纵深推进。  

3、创新: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努力寻求适应本课程的新方法、新举措。  

   

   

              执笔人:李金俊  

昨天访问: 317569  |  今天访问: 281245  |  本月访问: 892697  |  上月访问: 10859587  |  访问总数: 268348920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