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2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2585次
本文作者:大路论坛网友“小荷才露尖尖角”
原文地址:
一、考试测试方式
均采用上机方式
二、测试时间
08:75分钟
原:80分钟(必修40分钟,选修40分钟)
三、试卷满分值
08:100分(必修60分,选修40分)
原:200分(必修100分,选修100分)
四、题型比例:
08年:单项选择题50%、多项选择题20%、操作题30%
原: 单项选择题40%、综合分析题20%、操作题40%
五、测试要求的表述
08:测试要求明确,从学生学习水平角度考虑
A:对应于了解水平与模仿;
B:对应于理解水平与独立操作水平;
C:对应于迁移应用研究水平与熟练操作水平
原:要求不明确,仅给出具体的题型要求
六、具体内容
(一)必修
1、主体的框架变化:
08年:分为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与表达、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技术与社会四个主题
原:分为信息技术与社会、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资源管理、信息集成与交流五个主题
分析:08的划分更加合理,条理更清晰。
2、新增或有所变化的内容
(1)主题1“信息获取”中除了加入了“信息及其特征”和“信息技术及其发展简史”这两块内容外,其它变化不大
“信息的获取过程”中,将原先的“信息的数字化表示”改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网络信息的检索”中,将“搜索引擎及其类型”单独列出
(2)主题2“信息加工与表达”中变化改大,除了将原“信息集成与交流”这一主题归入其中,并对原先的许多内容做了进一步细化的要求。
“文本信息的加工”中,将原先的“文字处理”、“文本信息的结构化”、“文本信息的形象化”调整为:“文字处理及排版”、“图文混排”两部分。
“表格信息的加工”中,将原先的“表格数据的处理”和“表格数据的图形化表示”调整为:“创建表格及录入数据”、“公式和函数的使用”、“数据的筛选和排序”、“表格数据的图形化表示。
“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中,将原先的“图形、图像信息的加工”、“音频、视频信息的加工”细化为:“多媒体作品的制作过程”、“常见图片类型及文件格式”、“常见音频文件的格式及播放软件”、“常见视频文件的格式及播放软件”、“多媒体集成的基本方法”、“多媒体作品的简单集成”。
“信息的编程加工”中,增加了“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和“程序设计语言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信息的智能化加工”中,将原先的“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扩展为:“智能应用软件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专家系统”、“模式识别”、“机器翻译”、“其他应用”。
“信息的发布与交流”中,增加了“信息的发布”。
(3)主题3“信息资源管理”
对“数据库信息资源管理”做了较大的变化,将原来的“数据库的概念”、“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关系”调整为“用数据库管理信息资源的优势”、“建立数据库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数据库的组成要素”、“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和方法”中,增加了“信息资源管理的一般过程”和“信息资源管理的普遍性及其意义”两部分内容。
“信息资源的管理”中,增加了“用软件工具进行个人日常事务管理的基本方法”。
(4)主题4“信息技术与社会”将原先分散在各个主题的相关内容重新归纳,成为新的内容。
现有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信息安全与保护”、“网络使用规范和有关伦理道德”。
(二)选修
选修部分除了分值有所减弱,从原先的50%减为40%外,内容方面变化不大。
昨天访问: 226675 | 今天访问: 245019 | 本月访问: 245019 | 上月访问: 10859587 | 访问总数: 267701242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