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20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4566次
2014年12月8日 至 12月10日 我有幸随金坛市小学音乐协作组赴深圳观摩了第七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现场观摩、评比活动。这是中国教育学会举办的全国性比赛,也是音乐教学比赛的最高赛事。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让我参加了这么高规格的观摩活动。
三天的激烈赛课,深圳大学元平体育馆内座无虚席,不同省份不同类型的21节课(欣赏课8节、唱歌课8节、综合课5节)着实让我过足了瘾,享受了一次视听盛宴!每一节课都汇聚了各省市音乐教研的理念和优秀的经验,每一个教学流程甚至精确到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经过无数次试教打磨出来的。每节课的课型特色分明,都注重了音乐性,用审美体验贯穿始终。
下面我谈谈这次感受最深的几节课:
富有童趣的一课——《母鸡叫咯咯》
《母鸡叫咯咯》是由广东省珠海市 解翔 老师带来的一堂唱歌综合课,她紧紧的抓住了二年级小朋友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特征,用农场和魔法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抓住歌曲中的典型旋律做文章,听辨、演唱、创作,小题大做,丰富了教学手段和内容,也较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在学会歌曲上,也采用了较为灵活的方式,让学生在情景表现中,在与老师的合作表现中学会歌曲。老师开朗的性格、好听的声音、精湛的表演、幽默诙谐的语言引发了在场听课老师的阵阵笑声和不停地感叹。
热情洋溢的一课——《打麦号子》
《打麦号子》是江苏省 冯星星 老师上的一堂歌唱课。这是一位很出色的音 乐 老师,演唱表演功底了得,课堂把控能力也很强,教学时充满激情,极具感染力。老师很好的抓住了劳动号子的音乐表现特点展开教学,以师领生合的方式、聆听欣赏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劳动号子音乐表现特点,熟悉歌曲旋律。又对比歌曲旋律的特点,找到歌曲旋律发展特点,降低了学习难度,在师生互动演唱中较快的学会了歌曲演唱。为了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课堂的后部分欣赏了号子演唱视频 和 老师现场演唱的不同风格的号子,效果好。整堂课老师和学生都充满热情,学生也很轻松的掌握了歌曲的重难点。
风趣幽默的一课——《打枣》
《打枣》是一首河北民间乐曲,授课老师是重庆市巴蜀小学的马红磊。2014年10月25—27日,我 和袁敏辉 老师去浙江参加“千课万人小学音乐观摩会”就欣赏过 马红磊 老师的唢呐表演,当时他只是作为邀请嘉宾进行基本功展示,吹奏的也是《打枣》。
《打枣》这首曲子,传说描写了宋太祖赵匡胤私访民间,想吃枣子又身无分文,于是和打枣子的小姑娘及老爷爷发生了一段有趣的口角的故事。这首乐曲是由民间艺人以唢呐、卡腔、口弦子(俗称口哨、口琴子)笛子、管子加上小鼓、小镲等打击乐进行演奏。乐曲中高亢明亮的唢呐声,低沉浑厚而带有鼻音的卡腔,清脆透彻的口弦子声,相互对应、生动活泼、对比鲜明,全由一人演奏。随着曲调的不断反复变奏,演奏者频繁变换乐器,不同音色的旋律片断交错纵横,极有难度,也极富感染力。 马 老师演奏水平非常高,课堂上亲自示范演奏,使学生更直观的参与到聆听当中。他还不断地创设情境,通过音色、速度等音乐要素的变化,引导学生逐步置身音乐情境当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完成音乐的表现。学生能够分辨唢呐、卡腔、口弦子这三种民族乐器的外形和音色特点。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分辨乐器音色的能力,但由于传统的中国民族吹管乐器在小学音乐课中普及不够,很多学生对其知之甚少。 马 老师的这节音乐课,让学生通过了解民族乐器和欣赏民族民间音乐,使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扎根生长。
我认为,这是一位出色的音 乐 老师上的一节出色的音乐欣赏课。
清新优雅的一课——《晚风》
这是一首三度音程的合唱歌曲,两声部节奏相同,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执教老师虽然年轻,但教学老道,紧靠唱准、唱好两声部旋律展开教学,并层次清晰地展开一系列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用柯尔文手势指导唱准主干音和音程;重点唱准低声部旋律并尝试记住低声部旋律;学生唱低声部、老师唱高声部合作表现等,这些行之有效的唱准旋律的方法,为后面的准确合唱做好了铺垫。
《晚风》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歌曲,老师温婉、优雅的教态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我认为这是一节扎实的音乐课。
经过几天忙碌而充实的学习,不仅让我对音乐课堂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对音乐教学改革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以新颖别致的教学方式和活泼有效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认识音乐、熟悉音乐、表现音乐,这将是我们要追求的。
比赛中,教师们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音乐元素,重视挖掘歌(乐)曲的内涵及相关文化,将基本的音乐技能教给学生,交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深刻体会,积极参与,形成立体式的、多层次的表现形式,从而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体验中扎实有效的进行音乐学习。我总结如下:
一、全面的备课:
教师全面备课的三个要素就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和学法。本次听课令所有老师都感受强烈的一点是所有参赛教师在“备学生”这一环节上下的功夫,因为执教的学生都是陌生的,临危不乱地解决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体现了教师的优秀素质和超强的课堂应变能力。
二、扎实的基本功:
教师功力尤为重要,参赛的大部分老师基本功都非常扎实,在他们的音乐课中,无论是表演,还是语言、教态,都显示了一个音乐教师扎实的音乐素养。老师们优美动听的歌声、技术高超的钢琴伴奏、手到擒来的各类乐器展示、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让台下的观摩老师羡慕、嫉妒、恨。要想自己也能这样游刃有余地开展教学,平时的基本功练习不能停留在听、说、想的层面上,而要扎扎实实地加以练习,甚至要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
三、课堂亮点的设计:
课堂设计精细巧妙结构完美,布局合理的课堂教学,不仅能给学生带来求知的乐趣和享受,而且对教学本身有着巨大的感染和熏陶作用。对于参赛课来说,这一点更为重要。其实很多参赛老师的教学都很扎实、稳重,但缺乏的恰恰是亮点,没有出彩的环节,就没有吸引人的资本。
这次观摩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执教教师优秀的音乐素养、简洁而准确的语言、科学而流畅的教学程序、精湛的技能技巧已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能在活动中中汲取这么多的“音乐食粮” 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作为音 乐 老师,我们唯有专心于课堂教学,善于发现,善于挖掘,勤于思考,始终保持着一种对音乐的挚爱,并带领投入音乐的怀抱,体会音乐的美,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昨天访问: 293883 | 今天访问: 180521 | 本月访问: 474404 | 上月访问: 10859587 | 访问总数: 267930627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