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20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3159次
由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主办、三年一届的全国“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于2014年12月7日在深圳大学体育馆盛大开幕。我们协作组成员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这也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很激动,也很珍惜这样的机会,当然更是收获满满!
本次活动聚集了来自全国33个省级行政区,七千多名一线教师、音乐教育工作者前来观摩,共有二十一节课参加竞赛展示。这次的优质课整个教学改革意识增强,课型特色突出,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素质教育观念,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新型音乐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了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以及学习、积累音乐文化的广阔空间,切实做到了“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让学生在音乐中学习美、让学生在音乐中创造美”。课堂中精彩的画面常萦绕在我的脑海,难以忘怀。参赛教师们一节节精心筹备的课和赛后专家的点评犹如饕餮盛宴,令人回味无穷。
其中有这些课令我难以忘怀:
一、令人眼前一亮的课——《母鸡叫咯咯》
《母鸡叫咯咯》是由广东省珠海市解翔老师带来的一堂唱歌综合课,她紧紧的抓住了二年级小朋友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特征,用农场和魔法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上她诙谐幽默的语言和经过特意打扮的装束及丰富的肢体语言深深吸引了听课老师们,会场上不时传出阵阵笑声与掌声。教学中解老师紧紧抓住歌曲中的典型旋律做文章,听辨、演唱、创作,小题大做,丰富了教学手段和内容。课堂中还加入了比较容易携带的八孔竖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拿竖笛的方法和3 5 的吹奏手法,并且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了歌曲旋律的创编。这不禁让我感叹:二年级的学生竟然有如此高的音乐素养!但我更佩服的是解老师的课堂引导和把控的能力,这真的值得学习!
二、令人激动、骄傲的一课——《打麦号子》
《打麦号子》是我们江苏省南通市冯星星老师上的一堂歌唱课。在省级比赛的时候我也听过他上过这一课,这次的课和上次有变动,把精彩留在了最后。冯老师上课充满了激情,课堂上总是那样神采奕奕,和学生的互动更是拿出了干劲!他能很好的抓住劳动号子的音乐表现特点展开教学,以师领生合的方式、聆听欣赏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劳动号子音乐表现特点,熟悉歌曲旋律。课堂的后部分冯老师现场演唱的不同风格的号子,将课堂的热情燃到了极致。整堂课也是在阵阵掌声中度过。真为我们江苏老师争光。
三、值得回味、思考的一课——《赶圩归来阿哩哩》
《赶圩归来阿哩哩》是山东省济南市的王晓老师上的一节非常规的唱歌课,这节课我是在后来的录像中看的,这节课我没有听到现场,但我觉得如果在现场的话肯定是更加的激动。首先王老师的导入非常贴切自然又不失风趣幽默,学生一开始就被吸引了。王老师带领学生不断体验歌曲的彝族音乐风格特色,通过改变歌词、改变速度、改变节奏,形成一首新的歌曲。改编歌曲时王老师特别关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作热情。这堂课给了我们唱歌课的不同思路,这样的创编是学生感兴趣的、力所能及的和有益于激发学生创编热情的,是高效的。
比赛中,教师们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音乐元素,重视挖掘歌(乐)曲的内涵及相关文化,将基本的音乐技能教给学生,交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深刻体会,积极参与,形成立体式的、多层次的表现形式,从而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体验中扎实有效的进行音乐学习。
这次的学习会让我受益终身,回味无穷,激励自己不断鞭策自己。纵观21节课,无论哪个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课堂习惯令人钦佩,他们的随机发言可圈可点,他们的音乐素质扎实到位,不禁让我思考:这些孩子如此高的综合素养是如何培养训练出来的呢?执教教师们优秀的音乐素养、简洁而准确的语言、科学而流畅的教学程序、精湛的技能技巧及专家语重心长的话语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作为一名一线音乐老师,我们唯有专心于课堂教学,善于发现,善于挖掘,勤于思考,并带领学生,让学生投入音乐的怀抱,体会音乐的美,这才应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昨天访问: 293883 | 今天访问: 171339 | 本月访问: 465222 | 上月访问: 10859587 | 访问总数: 267921445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