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

常州教育  |  常州教科院  |  邮件中心  |  协同办公  |  返回教育服务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中心>>学科动态>>综合研训>>美术教育>> 文章
别样的旅程,收获同样的精彩——参加第七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发布时间:2017-12-20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3742次

201412月,我有幸与协作组其它老师来到向往已久的南国城市——深圳,在深大南平体育馆参加了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这是一个浮华与喧嚣的城市,然而当匆忙的脚步踏进深圳大学的那一刻,我就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个幽静与安然的书香之地。一排排带着浓郁南方气息的棕榈树、隐藏在棕榈树后面的各种灌木、乔木,抬头看天,天高云淡、仿佛好久没有了这种透明的感觉。这种纯粹的、高端的音乐教育盛会让我充满了期待……  

参加竞赛展示的二十一节课,从二年级到五年级的演唱、合唱、器乐听赏、民歌欣赏、歌曲改编等,涵盖了小学阶段所有课型,都非常具有代表性,向大家展示了目前全国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指向和努力方向。虽然时隔多日,然而却依旧让我梦牵魂萦。解翔老师充满活力且洋味十足的《母鸡叫咯咯》,即将分娩的准妈妈——伟大女性余快老师的《美丽的夏牧场》,活力四射、幽默轻松的冯星星老师的《打麦号子》,充满创意的王晓老师的精彩歌曲改编课《赶圩归来阿哩哩》……参赛选手通过对文本独具慧心的解读,充分挖掘作品所蕴含的音乐美,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生动的讲解,高超的器乐、声乐表现,寓教于乐,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把学生带入到至善至美的艺术天地。愉快的学习之旅结束了,但留给我们对课堂的思考却是深远的……  

一、音乐教学回归学科本性  

曹理教授曾说过:“音乐课堂中我们要遵循音乐教学和学科教学的规律,将非音乐的形式主义减少再减少。”就是说我们在音乐课堂中要突显音乐本体的思想,关于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也应该借助音乐来完成。这点赛课的老师们都做的非常好。来自无锡陈贤老师的《小鞋匠》在教学旋律模进的教学中就已摆放长宽高不同的木块来体会和感受。台阶往上表现级进的变化。再如《牧场上的家》和《美丽的夏牧场》,都是通过跟音乐行走体验拍子的特点,通过画图谱感受旋律的高低起伏变化,这种回归音乐本体的思想,已经成为当今音乐教育的趋势,老师们在教学中必须引起关注。  

二、音乐教学模式倡导多元化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设计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结构。那么音乐教学模式当然就是音乐课堂中比较稳定的框架结构。不知道老师们阅读过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音乐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这本书没有?它是由常州教研室集体创作。里面罗列了小学低年级唱游课、小学中低年级歌唱课、小学中高年级歌唱课以及小学低年级和中高年级欣赏课。它从课型特征、实施流程、实施要点等方面阐述的非常详尽和科学性。在刚读完这本书时,我觉得能用于教学实践时已经超越了书的本身价值。可是当我观摩完全国赛课的时候,我才觉得这样的模式的确重要,但我们需要的是在此基础更多的创新,让音乐课堂孕育更多的创意与精彩纷呈。比如充满创意的歌唱创作课《赶圩归来阿哩哩》正是王晓老师自身音乐素养的高水平,才有了课上将一个传唱已久的民歌在孩子们的创作下唱出了摇滚、爵士风。是的,习惯了一种简单的生活方式,当生活带你进入一个全新的方式,是否能重新燃起你对生活的热情?我们的课堂何尝不是如此?然而,这就给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不仅要有高超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激情与灵感,还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三、音乐教学方法力求生动多样  

教学方法是师生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为了有效地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和手段。音乐教学方法有很多,比如听唱法、视唱法等等。我认为要力求教学高效,老师们在关注音乐本体的同时,还要在教学方法上做到生动多样。就拿《母鸡叫咯咯》一课,解老师以“魔法”为线索,以角色扮演为引导,围绕歌曲展开,让学生运用竖笛学唱歌曲,(不是单纯的听唱、视唱),通过听、唱、走、编等多种体验感受歌曲的音乐要素,并达到了“创”的最高境界。这节课中,情境创设是它的成功之处。再融入老师农场管理员的打扮,现场即兴演唱学生创作旋律的能力,导入与评价语言的准确、诙谐、精练,以及高超的钢琴伴奏都是赢得听课老师掌声不断的重要因素。如此教学方法变换多样的课还有很多,像《打麦号子》、《牧场上的家》、《划龙船》等。  

四、教材作品的艺术处理鼓励创新  

我认为教材解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同层面的人看到同一个作品理解肯定是不一样的。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解读好教材,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欣赏课的教学。这次的器乐欣赏课例没有太大的惊喜,安徽王睿老师的歌曲欣赏课《划龙船》倒是让我眼前一亮。因为我们一直在做有效性欣赏教学的课题研究,现在这个课题已经是常州市立项课题。所以我特别关注这样的课例,希望以后大家有好的案例也能推荐给我们。老师从“划着,划着”(hua zuo )这样简单的节奏模仿入手,逐渐引导学生表现“船来了、快速划桨、船走了”这样的场面,导入到歌曲的聆听。我在听课后记下了这样一段话;“师紧扣歌曲《划龙船》的表现特点,演唱参与表现歌曲,节奏参与表现歌曲,加深学生对歌曲风格的体验,是非常有效的,尤其是老师现场领唱与学生的齐唱,最后的聆听整体表现将教学推向高潮。该课主要以感受歌曲风格为主线,以表现为体验方式,较好的达成了歌曲欣赏课的教学目标,为此类风格特点鲜明的歌曲欣赏提供了一个较成功的案例。  

五、专家点评为教学作引领  

组委会邀请的专家评委都是来自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的专家教授,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的主编以及来自各省的一线专家评委。专家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竞赛课进行了点评,更综合了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对全体教师进行了一次现场培训和现场答疑解惑。全国特级教师刘德昌老师对课堂教学设计提出的建议是: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学规律和艺术规律。对竞赛课不要过度设计,要讲究“大道至简”。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中国音乐教育学学会理事长谢嘉幸教授对音乐课中的体验与认知关系进行了透彻的分析,提出“认知是伴随体验出现,认知是为了更好的体验,体验是检验认知的标准”的观点。  

这次音乐盛会让我们零距离欣赏到了一堂堂精彩的课例,我们在感叹参赛教师全面而精湛的自身素质的同时,也被台上绽放出音乐活力的学生们深深打动。回到学校,回归课堂,我们唯有保持这股动力,延续这种观念,才能引领学生们热爱音乐、热爱生活,做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  

昨天访问: 293883  |  今天访问: 182781  |  本月访问: 476664  |  上月访问: 10859587  |  访问总数: 267932887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