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1-10 信息发布:房小科 浏览量:2226次
各小学:
第七届金坛区“迎新年”小学生数学小论文评比活动已经圆满结束。活动期间,共收到各校提交的三、四、五、六年级数学小论文408篇。区教师发展中心对四百余篇小论文进行了三轮盲评,共评出一等奖59篇,二等奖101篇。优秀指导教师50名。8所学校获优秀组织奖:涑渎小学、儒林小学、明珍实验学校、华罗庚实验学校、华城小学、河滨小学、东城实验小学、白塔小学。
一、本次参评的数学小论文呈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从选材角度看,观点新颖、角度独特。主要表现在:
(1)选择的内容切入点小而精;
(2)研究的现象更贴近小作者的生活;
(3)数学的分析与思考更加地缜密;
2.从论文的内容看,视角多维、内容丰富。主要表现在:
(1)一道数学题的解答。小作者对某一道有挑战性的题目简便的或与众不同的解法(包括一题多解、书后的思考题),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探求结论,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但发展了思维,而且体验到一种强烈的成就感,这对他以后数学的学习将是一个巨大的动力。
(2)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现实问题。小作者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计算、分析现实问题,获得一种理性的思考。例如,结合利息的问题,深入开展调查,从存款到投资,小作者能从这些角度通过数学的计算去思考社会意义,它的价值就能远远超过数学研究本身。
(3)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数学价值。小作者重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是有用的,有价值的。例如出租车计价、阶梯电费、水费、铺地砖等问题,这些都是生活中要经历的很平常的事,但小作者一旦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和思考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问题,就在数学和生活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将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有机结合,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走向生活。
(4)数学童话类的论文也渐渐出现在孩子们的论文里。用童话来记录看到的数学世界。这是各学科之间一种很好的整合,那种独特的视角,生动的语言描述,让人耳目一新。
3.从研究方式上看,呈现形式多样化。
本次小论文更多体现出了对研究的过程,研究的价值及意义的思考。小作者的论文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数学问题和数学现象的描述,更多地孩子能结合数学问题和现象开展一些数学研究活动或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自己有思考,有延伸。主要表现在:
(1)对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再利用模型对问题进行分析。
(2)对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小事,从数学角度进行分析和阐述。
(3)对数学问题本身进行研究,探索规律,得出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4)对自己数学学习的某个章节、或某个内容的体会与反思。
二、存在的问题:
1.校际差距比较大。有的学校一等奖篇目占一半;有的学校整体质量不高,题目陈旧,选材老套,篇幅较短。差距还体现在教师或家长的指导上,有的文章明显缺少老师的指导,有的文章教师指导可能过多。
2.选材与年级不符。如打折问题,如比的问题在中年级出现;有的较简单的内容出现在高年级。
3.深入的思考较少。部分小论文难度过大,参考和查阅资料过多,自己的思考太少。
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
附件中提供了涑渎小学陈振萍老师进行小论文写作指导的经验分享文章,供老师们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