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

常州教育  |  常州教科院  |  邮件中心  |  协同办公  |  返回教育服务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中心>>语言文字>> 文章
常州青果巷走出的语言学“三杰”

发布时间:2018-02-23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9798次

在普通话50年推广、新世纪普及承前启后的时候,在2006“推普周”来临的时候,在常州人的语言生活更加和谐更加丰富多彩的时候,常州的语文工作者一定会为本域曾为普通话作出贡献的杰出人物而骄傲,一定会记起常州青果巷里走出的三杰--致力于中国文字改革和汉语拼音推广的语言学家赵元任、瞿秋白、周有光。

赵元任(1892~1982)语言学家,现代民族音乐家。 1892年11月3日生于天津。父亲衡年中过举人,善吹笛。母亲冯莱荪善诗词及昆曲。1900年赵元任回到老家常州青果巷,在家塾二中读书。早年所受的民族文化熏陶,对他一生事业有着深刻的影响。

  赵元任从小就显露出语言天才,各种方言一学就会。十四岁进常州溪山小学。1907年入南京江南高等学堂预科,成绩优异,英语、德语都学得很好,深得美籍英语教师嘉化(D.J.Carve)的喜爱。自南京江南高等学堂毕业后留学美国康奈尔大学,修数学、哲学,后入哈佛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后曾历任康奈尔大学物理学讲师、哈佛大学哲学讲师和教授、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语言组主任、夏威夷大学教授、耶鲁大学教授、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美国语言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名誉教授等。

赵元任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涉及语言学的许多方面,此外还有哲学、物理学、音乐等。在语言文字学领域的贡献主要集中在国语运动、汉语方言研究、汉语语法研究、语言学理论研究、语音研究和记音方法及记音工具的研究等方面。

在国语运动和文字改革方面,他是国语罗马字的主要制定者之一。著有《国语罗马字常用字表》(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发刊,北平文化学社,1930年)、《中国通字方案》(台北,史语所集刊50本,1979年)、《国语罗马字语威妥玛式拼法对照表》(赵元任编,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发刊,北平文化学社,1930年)、《注音符号总表》(赵元任编,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1932年)、《通字方案》(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等。

在汉语方言研究方面,他曾用十多年的时间参与调查了吴语、粤语、徽州话及江西、湖南、湖北3省的方言。发表了多种方言调查报告和专题论文。其中与常州话有密切联系的如《现代吴语的研究》(北京清华学校研究院,1928年,1935年,北京科学出版社,1956年)、《北京、苏州、常州语助词的研究》(《清华学报》1926年第3卷第2期)等。其中《现代吴语的研究》是中国第一部用现代语言学方法研究方言的著作。

赵元任先生上述的语音文字方面的研究,为以后我国普通话语音的确定和文字改革的推进,作出了理论和实践的先期准备,十分必要,极为珍贵。

1973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刚起步,赵元任夫妇就偕外孙女昭波和女婿迈克回国探亲。5月13日晚至14日凌晨,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周总理还跟赵元任谈到文字改革和赵元任致力研究的《通字方案》。

1981年,丧妻不久的赵元任应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之邀,偕长女赵如兰、女婿卞学磺、四女赵小中再次回国探亲,受到全国政协主席邓小平的热情接见,并接受了北京大学授予的名誉教授称号。

  1982年2月24日赵元任逝世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加州大学为他设立了赵元任基金会,4月4日隆重举行了赵元任逝世纪念会。

1987年在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贺绿汀提议并推动下,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了五线谱版的《赵元任音乐作品全集》(由其长女、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赵如兰编辑),收有歌曲八十三首、编配合唱歌曲二十四首、编配民歌十九首、器乐小品六首,总计一直三十二首作品。其中《叫我如何不想他》刘半农词,赵元任曲,作于1926年,初刊于1928年出版的《新诗歌集》。赵元任自己经常演唱这首歌,并录有唱片。这首歌知名度极高,广为传唱,历久不衰。

龙城常州语言学界更是对这位常州走出的“中国现代汉语言学之父”崇敬有加。2002年11月2日,由常州市语言学会和常州工学院、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江苏工业学院承办的纪念赵元任诞辰110周年学术讨论会暨江苏省语言学会第十五届年会在常召开。来自海内外的100多名专家学者及赵元任先生的亲属云集常州,隆重纪念赵元任诞辰110周年。赵元任塑像也在常州工学院的图书馆旁揭幕。常州市有关领导参加了纪念活动。常州工学院设有“赵元任研究中心”。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的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者之一。

瞿秋白,原号雄魄,1899年1月29日出生在常州城一个破落的士绅之家。自己改名为瞿爽、瞿霜,后由“霜”引申为“秋白”。他自幼多病,读书却非常用功。9岁入常州冠英小学,尚未毕业就考入常州府中学堂,喜欢议论时政。他从一介书生成长为革命领袖,并曾主持“八七”会议,实现了党的历史上的重大转折。在中国30年代的左翼文化运动中,也留下了他的英名。许多人都熟悉作为中国共产党党歌的《国际歌》,而最早将它翻译成中文并附上简谱的,就是瞿秋白。1935年2月26日在福建长汀县水口镇小径村,瞿秋白因有病无力奔跑被国民党军队逮捕。同年六月十八日在长汀县罗汉岭英勇就义,年仅36岁。临刑前他唱起了自己翻译的《国际歌》。

《现代汉语拼音方案》源于近代以来在中国开展了拉丁化新文字运动,中国的拉丁化新文字是20年代末30年代初在苏联创制的,其目的是在苏联远东的10万华工中扫除文盲,在条件成熟时,用拉丁化新文字代替汉字,以解决中国大多数人的识字问题。当时的苏联政府把在苏联远东地区的华工中扫除文盲也列为苏联本国的工作任务,于是,在苏联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瞿秋白、吴玉章、林伯渠、萧三等人与苏联汉学家龙果夫、郭质生合作,研究并创制拉丁化新文字。瞿秋白写成《中国拉丁式字母草案》,于1929年由莫斯科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出版社出版,1930年,瞿秋白又出版了《中国拉丁化字母》一书,引起很大反响。这些拼音文字的可取之处已为后来的汉语拼音方案所继承。当然,对这些拼音化新文字,人们当时以至今天都有一些不同看法。但这也是中国文字改革史上不可抹去的一页,也为文字改革的健康发展所借鉴。

瞿秋白先生的革命功绩常州人民无限缅怀,政府部门设有多处纪念地和纪念方式。秋白先生对民族的文化贡献和在语言文字方面的成就,常州的文化界和语言学界也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常州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设有“瞿秋白研究中心”。

周有光先生,百岁星辰,文化灿然。周有光是卓越的语言文字学家,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在语言文字学领域里一直进行着广泛的探索和创造性的研究,尤其是在中国语文现代化和比较文字学方面成就卓著。周有光先生是我国语言规划理论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的语言文字学理论对实施国家语言规划,推广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周有光先生1906年1月13日生于江苏常州青果巷,原名周耀平。父周保贻,号企言。母徐雯,号镜芙,宜兴人。周有光1918-1923年(13-17岁) 入江苏省立常州第五中学。1923年开始就学上海圣约翰大学;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随同全体同学和华籍教授离校,改读离校师生创办的光华大学,1927年毕业。1933-1935年(29-30岁),1933年4月30日与张允和结婚,考入日本京都帝国大学。1934年4月30日,子晓平生。1935年从日本回国,参加反日救国会(章乃器小组)。女小禾生。1928年至1949年,曾任教光华大学、江苏和浙江教育学院;任职新华银行,由银行派驻美国纽约。1949年上海解放后回国,担任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和上海财经学院教授。 2002年(97岁) 8月14日妻张允和去世,张允和享年93岁。张允和,1909年生,当代著名昆曲研究家。张允和出身书香门第,其曾祖父张树声清同治年间曾在苏州任江苏巡抚,祖父张云端曾任四川川东道台,父亲张冀牖1921年创办苏州乐益女中,身体力行蔡元培的“教育救国”思想。张允和与周有光携手人生70载,是周有光先生事业的得力支持者。

周有光先生1955年10月参加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会后担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研究员,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就这样,周有光先生后半生的人生轨迹就与国家的语言文字工作进程一起延伸。

半路出家--49岁,治学由经济学转入语言,终成我国卓越的语言学家。

行为新潮--82岁,始学电脑。如今,打字、接发邮件,轻松自如。

笔耕不辍--93岁,出版《比较文字学初探》;100岁,《百岁新稿》问世。

神采奕奕--101岁,眼花耳背,但思维敏捷、行走麻利、可以自行从三层楼下至一楼。

这就是从常州青果巷走出的百岁人杰周有光--中国文字改革的推动者、《汉语拼音方案》主要创制者之一。

其实,周有光先生与语言学结缘,可追溯到上个世纪20年代。周先生说:“当我看书看得疲倦了的时候,改看语言学的书有重振精神的作用,好像是右手累了,改用左手,可以使右手休息似的。”那个时候,他也参加了拉丁化新文字运动,业余时间潜心研究汉语拼音。1952年出版了《中国拼音文字研究》。加上他同时懂得中、英、法、日四门语言,干起语言文字工作得心应手。1955年,他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担任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委员。从那时起,他就为祖国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的工作而不懈地思考和实践。

他参加制订汉语拼音方案,提出方案的三原则,方案在1958年公布。主持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的制订,提出正词法的基本规则和内在矛盾,基本规则在1988年公布。1979至1982年出席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文献技术会议,该组织通过国际投票认定汉语拼音方案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ISO 7098)。他参加制订聋人教育用的汉语手指字母方案(1963年公布)和汉语手指音节设计。1958年开始在北京大学和人民大学开讲汉字改革课程,讲义《汉字改革概论》1961年出版第1版,1979年第3版,1985年译成日文在日本出版。1980年开始,担任翻译不列颠百科全书的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中国方面三委员之一。出版《新语文的建设》(1992)、《新时代的新语文》(1999),阐述语言生活的历史进程、人类的双语言生活、国家共同语和国际共同语的形成和发展。出版《中国语文纵横谈》(1992),提出汉字效用递减率、汉字声旁的有效表音率,阐述整理汉字的四定原则(定形、定音、定序、定量)。发表《现代汉字学发凡》(1980),出版《汉字和文化问题》(2000),倡导研究现代汉字学;上海师大、华东师大、北京大学先后开设现代汉字学课程。发表《汉语内在规律和中文输入技术》(1983),阐述按词定字的原理和拼音变换汉字的原理,提倡以语词、词组和语段为单位的双打全拼法,使拼音变换汉字技术代替字形编码,1983年制成软件。1997年出版《世界文字发展史》,1998年出版《比较文字学初探》,提倡比较文字学的研究,在世界文字发展史中理解汉字的历史地位;提出六书有普遍适用性、文字三相分类法;对人类文字的发展规律进行新的探索;清华大学等校采用作为教材。1989年83岁离休,继续在家中研究和著述。2000年出版《现代文化的冲击波》,阐述世界四种传统化的历史比较和华夏文化的光环和阴影。2001年选取90岁后发表的部分文章编成《周有光髦耋文存》,提倡华夏文化百尺竿头更上一步,适应信息化和全球化时代。先后共出版书籍20多种,发表论文300多篇。

他的《中国拼音文字研究》、《字母的故事》、《拼音字母基础知识》、《汉字改革概论》等推普和推行规范汉字的著作影响都十分广泛,有的还影响到海外。

周先生的文华如此灿然,而他自己却十分谦虚,十分冷静。他在2005年1月10日百岁寿诞的致谢辞中这样表达:

“我对语言学,始终没有走进大门,实在惭愧!语言学有三个核心部门,语音学、词汇学和语法学,我都没有走进大门。我搞一点语文现代化工作,只是摸着语言学的一点边边而已。所以我再三对人说,不要称我为语言学家,我至多是一个语文工作者而已。我的孙女儿在小学时候对我说:爷爷,你亏了,你搞经济半途而废,你搞语文半路出家,两个半圆,合起来是一个’0’!我说,一点不错,我就是这么一回事!”

当世界许多地方出现“汉语热”时,一些人推断21世纪将是汉语的世纪,先生保持了相当的冷静:“汉语的国际地位,应作恰如其分的正确估计。汉语的国际性最弱,这是很多中国人不愿意承认的,但是,不承认并不能改变事实。要改变事实,只有改变汉语本身,提高汉语的规范化水平。”

让我们以周有光先生的期望“提高汉语的规范化水平”为动力,以他百岁不缀的研究精神为楷模,以常州的语言学三杰为榜样,为本世纪中叶如期实现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普通话和汉字社会应用规范化的目标而努力!在2006年 9月10日至 16日第九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中,让我们再一次认识并宣传常州语言学三杰的卓越成就,在普通话新世纪普及的工作中自觉发扬常州语言文化的优良传统,让常州的语言文字工作再创佳绩,再立新功!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程 华整理

昨天访问: 288027  |  今天访问: 187589  |  本月访问: 10820501  |  上月访问: 14634444  |  访问总数: 267417137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