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

常州教育  |  常州教科院  |  邮件中心  |  协同办公  |  返回教育服务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中心>>学科通知>>小学通知>>小学综合实践>> 文章
主题从何而来?

发布时间:2018-02-23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2751次

主题从何而来?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课堂教学观后思考  

金坛建昌小学 朱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的技术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每一个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将会有较大的提高,然而,每一个综合实践活动都是从确定主题开始的,活动主题的确定关系到综合实践活动后续工作的开展,影响到整个主题开展的水平及质量,它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能否在各方面得以充分提高和发展,选好一个活动的主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一个富有创意的主题也展示了教师的智慧,学生的兴趣,知识的积累,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主题”从何而来?在综合实践活动实际教学中,通常是教师群体讨论的,学生议论的,师生聊天“聊”出来的,或是地方教育局规定的。。。。。。但不管这些主题所包含的问题是操作性的、探索性的,还是批判性的、发展性的,进入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中的主题一定是学生和教师双方协商的结果。这是确立活动主题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原则。  

知识是主题产生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因此,要使学生多提出问题,必须加强学生的知识积累。学生在认真学好学科课程知识外,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者还可以通过开设讲座、组织参观访问等,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增加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引导学生做生活的主人,学会观察,学会思考。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问题的提出比问题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所以,笔者认为:提出问题是进行探究的起点。提出问题时,要结合年段、本校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及本地教育资源的实际来创设合适的问题情景。我们作为活动的指导者,准备的问题要有目的、新颖性和适应性,能产生较大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积极性。还要将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例如, 许晴 老师在“选题”这一课堂教学中,先板书“选”字并提问:“你们知道这“选”字是什么意思吗?”生:“选择”。由一“选”字, 许 老师从字本身的含义出发,再引申到本次综合实践活动“选题”这一主题上。虽然执教者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激昂的语言,但是 许 老师在问题的衔接上处理的非常得当,她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谈谈“在超市、商店是如何选东西的”,这一话题让学生很有话说,激发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与好奇心。我们教师在考虑主题是否能够达到知识、技能、情感这三维目标的同时,还要认真考虑活动的价值性和活动的可行性,尤其是思考活动对学生的发展是否有利。学生进行活动要受到许多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制约。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在设计时还应判断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可行性,具体可从学生经验、知识结构、兴趣爱好、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各个方面去加以分析。例如, 吴慧俊 老师在“对岸头实验学校的研究”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课中,他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岸头实验学校哪些方面很出名”,学生汇报了很多方面, 吴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并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结构、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主题的筛选、总结和板书,同时还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选择了活动小组。我认为,这做法十分值得我们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教师借鉴。  

活动主题从何而来?或如何选择活动的主题,使活动能够有效地实施呢?通过教学和观摩,笔者认为:可从下面六个方面考虑。   

一、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  

学生对某个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的愿望,不仅是进行学习和探究的直接动力,也是他们充分发挥创造潜能的前提。因此,在主题内容选择方面,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关心什么?需要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哪些问题真正是学生的问题或课题。只有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出发,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才能使学生兴致勃勃地对课题或问题进行有意义的探究。因此,主题的设计要重视来自学生的课题,要以学生问题为主题展开学习活动。  

二、贴近学生的生活  

在主题选择中要注意学生生活中长期积累的经验和问题,不能选择与学生和学校实际情况相差甚远的内容。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挖掘适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和能力的探究题材,是有效地选择和组织研究性学习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自身的生活实际或日常生活中出发提出值得思考和探究的各种问题,然后把问题转化为探究的课题。  

三、充分挖掘并利用学校或社区现有的学习资源  

挖掘社区课程资源,把学生的成长环境作为学习的场所,就地取材,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最好选择。校园是学生最熟悉的地方,就在学生的身边,校园里有很多的东西可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因此,可把充分挖掘并利用校园学习资源作为活动主题选择的一个重要原则。如 吴慧俊 老师从教的“对岸头实验学校的研究”这一案例中, 吴 老师就是把校园作为学习的一个开放性大课堂,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每个学生对学校的教学体制、教学师资、设备、环境、文体活动、学生和食堂宿舍管理等作了详细的调查计划。以前,学生对校园里的名气是熟视无睹的,通过这次活动,他们不仅进一步认识了学校,而且掌握了调查的一些基本方法与过程,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宣传学校,培养起良好的爱校意识和强烈的自豪感,把校园作为学生学习的资源,既有效又有意义,既安全又经济。  

四、活动主题的内容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学习活动方式有: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社会考察的体验性学习、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设计与制作的应用性学习、生活学习等。在选择主题活动内容时尽可能包含多个小课题;在主题实施过程中,亦要尽可能多地进行调查、考察、参观、宣传、实验、表演、展示、交流、总结等不同的学习活动形式,不断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体验成功的乐趣,从中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如 严乔莎 老师在“我们身边的少数民族”主题活动教学中,由于有多个课题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探究性质的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与考察、小实验、手工制作等,并鼓励学生以适当的自己又喜欢的方式来展示自己活动的成果。结果,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课题进行学习,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主题内容的多样化,可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五、尽可能从综合角度来选题  

活动主题应从整体上考虑活动课程的价值,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看成学校课程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否有利于多方面教育内容的整合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知识的一些基本途径和方法。另外,综合性主题的内容具有广泛的生长点,亦有利于学习内容的横向沟通和纵向联系,从而形成一些新的学习课题。   

六、要考虑主题活动开展的可行性  

选择活动主题,要考虑所选择的学习内容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特别是要考虑活动主题展开所需要的资源,是学生有途径、有办法可以获得的,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在主题选择方面要 “宁小勿大”、做到“大立意、小切入”,使学生能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展开活动,而不会因种种不能克服的困难而失去信心和兴趣,最终使活动课程难以持续有效开展。  

  

昨天访问: 317569  |  今天访问: 100860  |  本月访问: 712312  |  上月访问: 10859587  |  访问总数: 268168535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