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23 信息发布:姚爱祥 黄海燕 浏览量:2918次
四月,暮春。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偶游庐山大林寺,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样的佳句。读此美文,顿时有一种曲径通幽、豁然开朗的惊叹,也对人生有了一些感悟。而2018年4月,金坛区小学科学课题组齐聚茅麓小学开展课题培训,也让成员有了类似的通感。
本次课题组的研究焦点在于科学课堂实践活动项目开发与组织实施的策略,分两个项目类别供成员摸索、思索。
一、低年级教学研究示范课
朝阳小学戴辉文老师执教了《玩小水轮》一课。戴老师的课堂依旧是精致细腻的唤醒式输出。她紧扣“小水轮”这个载体,启发学生表述如何制作小水轮,训练表达能力,在交流互动中完成应有的科学思维架构。紧接着初玩小水轮,学生兴致勃勃,在老师绘声绘色的描述中操作,秩序井然,从中发现水的动能,效果已然达到。但戴老师不满足于这个低层次的效果,于是抛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用三组对比实验来探索如何让小水轮转得更快一些。学生的情绪被点燃,思路被打开,通过不断尝试,从而得出了相关的结论。似乎课堂就该完美收官,但是戴老师着眼于低年级学生科学思维品质的培养,让孩子们谈谈在实验过程中同学间的合作收获,这个视角值得老师们重视并付诸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因为他们还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学习科学刚刚起步!
诚然,自一年级开始学习科学这门课程之后,我们如何定位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目标,他们的初始水平如何?他们需要什么?反过来再思考:我们能给予什么?这都需要摸索,没有一条现成的道路可走。我们不能揠苗助长,也不能忽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所以,我们需要在不断尝试中去总结经验,扩散经验。
二、STEM课程开发课
朱林小学罗健执教了《建桥梁》一课。罗老师在上这节课之前,已经多次在课题组群里提出讨论倡议,因为,STEM课程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它本身涵盖的范围相当广泛,如何着眼于一个点进行课程架构,这着实考验教师解构教学内容,调控课堂执教的能力。罗老师找到的那个点是“桥梁的承重力”。先前的桥的种类的划分如木头桥、石头桥、钢铁桥等,桥的形状划分如拱桥、梁桥、吊桥等,通过图片、视频、概念图等一系列教学手段,用直观的手法,着重让学生了解有关桥的知识,先达到认知的目标体系。然后,罗老师带领学生制作出拱桥、梁桥、吊桥的实物,这个层次的提升有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技术操作,最后用两组对比实验,让学生用已获得的知识去比较拱桥与梁桥、拱桥与吊桥的承重力来增强学生对于桥梁类型的理解。
我们有必要再次认识STEM课程的重点内容:一是科学素养,即运用科学知识理解自然界并参与影响自然界的过程;二是技术素养,也就是使用、管理、理解和评价技术的能力;三是工程素养,即对技术工程设计与开发过程的理解;四是数学素养,也就是学生发现、表达、解释和解决多种情境下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师发展中心姚爱祥老师指出:今天课题组研究的课例是相当精彩的,两位老师选择的角度是值得继续探究下去的。课堂呈现出来的可供探究设计的点很多,相当丰富。我们只有切入实例,找准那个最小的点做深入的研究,实实在在去做一做,做一个有结构的材料供学生学习,就已经让师生都获益匪浅了。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金坛区茅麓小学 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