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6-28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3818次
我想把我们的小学音乐课堂教育比作是大家头顶的同一片蓝天。而我们每一位小学音乐教师就是蓝天里的每一笔不同色彩。去年的12月我很幸运的参加了全国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的观摩活动。从报道的庞大场面让我有了一种参加演唱会的感觉。的确,直到观摩课结束,其实台上的每一位老师就是我心中的明星,她们的课堂深深的震撼着我,感染着我,触动着我!观摩过后感触颇多,以下是本人的一些粗浅认识,和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交流。
这次观摩课的基本要求是: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强调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注重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培养,体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思想,展示本地音乐教育科研成果和创新精神。切实做到了“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让学生在音乐中学习美、让学生在音乐中创造美。”
本次大赛小学阶段共有21节分别来自全国各省市的优秀展示课,(欣赏课8节、唱歌课8节、综合课5节)每一节课都汇聚了各省市无数音乐专家的精华,每一个教学流程甚至是精确到老师说的每一句话,每一分钟都是经过无数次试教打磨出来的。每一课课型特色分明,都注重了音乐性,用审美体验贯穿着课堂始末。听课中,场上时时会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那都是为台上的孩子们和老师精彩的表现喝彩!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赛事已过去三个月,打开网络,无不发现针对每一节课都有些精彩绝伦的点评,回想现场的听课过程,翻看着网络的篇篇报道,不然发现,这次观摩不仅提升了教师本身对音乐课堂教学的理解和认识,更让我们大家从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发展。
这次观摩课我最主要的感受是所有的课型都回归了音乐学科的本体,这一感受不用展开说明,我想每一位听课的老师都能感同身受。其次我是想说一说我的另外4大感受!
一:教学模式多样化
对于这样全国性的展示课来说,每一课的备课都是反复斟酌,精益求精。对于有限的音乐课堂空间来说,单一的教学模式对于这样的赛事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时不时便会发现一处亮点,发出一声惊叹:咦?真不错!(举例一堂课其中的一点我们江苏推选的《小鞋匠》这一课,在听琴模唱这一环节,首先老师结合图示,初步感受了旋律的特点,接着使用木块,让学生再次体会旋律进行的特点,最后让学生根据体会到的旋律特点摆放长宽高不同的木块,进一步感受。)本堂课的老师在这一环节设计针对了2年级小朋友的学情特点,用了直观的物体(木块)让学生很容易就感受到了音的高低概念,也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说到后来的根据体会摆放音高木块,学生就很乐于参与,因为他们已经明白了音高概念,心中便会因为自己学会了而变得自信。对于这样的教学模式,我只想说:思想有多远,你才能走多远!我们的身边到处可以创造音乐,创造灵感!
二:教学方法生动有感染力
说到这一点,不得不提到一等奖的《母鸡咯咯叫》和《打麦号子》这两堂课,网上有很多关于这2节课的精彩点评,看了他们的现场教学你就能明白“感染力”这一词语的含义了!课堂是由老师和学生组成,很大程度上来说,一堂好的音乐课,教师占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母鸡咯咯叫》的解老师整堂课的设计从她的服饰到PPT到道具,可以说是完美结合,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完美的音乐童话世界,学生们在极具表现力的解老师的带领下,不但学唱了歌曲,还触碰了竖笛教学,最后还能进行自由创编旋律!整堂课一气呵成,美美的结束!让我们会场的每一位老师都惊叹:太棒了!
还有我们江苏的《打麦号子》冯老师是一位很出色的音乐老师,演唱表演功底了得,课堂把控能力很强,教学时充满激情,极具感染力。为了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课堂的后部分欣赏了地方号子演唱视频和老师现场演唱的不同风格的号子,效果极好。整堂课老师和学生都充满热情,学生也很轻松的掌握了歌曲的重难点。冯老师的课正是体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思想,展示了我们江苏本地音乐的教育科研成果和创新精神。这两节课听的我是激动不已,崇拜的五体投地!你们说这样的课不是一等奖,谁是一等奖?
三:作品的艺术处理得当
纵观这次的赛课,我们会发现,好多课的设计教师都对作品进行了恰当的处理,最突出的是《赶圩归来阿哩哩》这算这首歌的第二课时,王老师引导学生分别从速度、节奏、和情绪三个不同的方面去分析,再通过改变歌曲原来的速度和节奏,最后形成学生自己改编的版本。整个过程教师自始至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这样改就能变成怎样,而是一步一步有目的、有方向的引导学生发现其中不同的规律,感受其中不一样的节奏,最后再总结学生们自己的感受,归纳汇总。让学生成为了课堂里主要的思考者,主导者。整节课学生们热情高涨,就连坐在台下观看的我们,也被老师和学生那种默契的合作深深感染。
四:教师专业素养是关键
这次的观摩课,所有老师的基本功都很棒,从课堂语言到肢体动作再到专业基本功有的甚至让人惊叹。课堂中的钢琴伴奏,歌曲创编环节,老师们强大的钢琴还真不亚于演奏家们。唢呐欣赏课《打枣》老师索性完整的演奏了这首唢呐曲,看着两个唢呐在老师的嘴里轮番演奏,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老师都能亲自演示欣赏曲目,学生怎会不爱听呢?老师想分析哪段就随口吹上一段,你想听什么我吹什么,高手就是这么任性啊!所以说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得有一桶水啊!只有过硬的专业基本功,我们才能站在课堂上心不慌,意不乱!
这次观摩课已经过去三个月,说好的六个月才能到的碟片也提前寄到了,再次观看录像又会有很多不同的感受,每一堂课都值得我们去反复翻看,每一个亮点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对于每天都上好几节音乐课的我们来说,每一节都这样备课当然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可以严谨的规范自己平时课堂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在一次次常规课中,认真备课,用心教学,同课不同班,我们依然可以和学生创造出不同的音乐火花。
音乐课堂教育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蓝天,认真教学的同时带上我们一颗火热创新的心,我相信每个人都会在音乐蓝天上划上属于自己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