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2-18 信息发布:姚爱祥 黄海燕 浏览量:2838次
12月12日,晴。这是隆冬季节中首次绽放出了暖阳,阳光横扫雾霾和连绵的阴雨湿冷。在今天的花山小学阶梯教室,区科学课题组成员在姚爱祥老师和黄海燕老师的带领下,早早的就忙碌了起来,为今天的科学课题组活动开心而又紧张的准备着。
第一节课朱林小学的罗键老师为五年级孩子准备了《做手机支架》,他首先从物体的结构入手,让孩子们了解了物体都是有结构的,然后在引入到了生活中手机使用者的不方便,自然而然的过度到了手机支架的重要性,最后引申自己利用现有材料进行设计和制作。孩子们从图纸的设计到利用吸管胶枪去制作,井然有序。罗老师的课堂语言简练,活动设计丰富,难点图文结合来阐述,在他的潜移默化中孩子们不仅仅掌握了科学知识中的结构知识,更是体验到了动手做的乐趣。
第二节课是城西小学的潘璐璐老师的《DIY润唇膏》,潘老师虽是一位年轻老师,但是这几年在课题组的磨练中已经让她的课堂变得成熟起来,她从润唇膏的材料入手,到润唇膏的相关制作步骤,最后让学生思考到这些材料怎么组合才能做成润唇膏。本节课的亮点在于孩子们利用所学知识去思考,去测量,去计算哪种润唇膏的配方更好。潘老师的课堂,数据控制精细,实验指导细致,更是借助数据的变化来分析润唇膏的配比,让学生在动手做的同时理解了配方的重要性。
随后课题组成员对本次的课例进行了研讨交流,在大家思维的碰撞中,不仅仅是对本次课例的提升,更是对STEM课程有了更多的认识,首先大家都认为这两节课都是属于高年级的STEM课例的一种,一是科学素养,课堂中都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展现;二是技术素养,课堂中孩子们都能正确的使用对常见的工具和器材;三是工程素养,从图纸的设计和配方的对比看出孩子们都有自己的想法;四是数学素养,也就是学生发现、表达、解释和解决多种情境下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在精彩的课例点评之后,黄海燕老师首先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首先对两位老师的成长做出了赞赏。然后黄老师认为针对小学生,引入的应该更加具体一些,比如支架,我们可以更多的让他们去看看支架的物体,毕竟小学生对于空间概念比较浅显,这样对于后续的图纸设计学生能更加的得心应手。姚爱祥老师针对潘老师的课也谈了自身的感受,对于数据的比较应该更侧重于有什么样的发现,借助对比可以让孩子们在起名字的时候有更多的想法。最后姚老师对于STEM课程说了一些自己的思考,他认为针对STEM课堂,我们要让每一位孩子学有所获,动手动脑提升孩子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动脑设计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动笔计算能力,这是我们STEM课中最为重要的。
寒冷的天气吹不散花小孩子们求知的热情,也吹不走课题组老师们对课堂教学探究的热爱,今天的课堂研讨不仅仅是上课老师的成长,更是全体课题组成员思想的又一次碰撞,我们相信在不断地思维激荡中年轻老师终会成长为一只翱翔天空的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