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1-02 信息发布:钱荷琴 浏览量:4684次
在这寒意渐浓,冷风彻骨的冬季却有着一股暖流温暖人心——那就是英语朗读。三年级整班朗读暨口语交际比赛作为我区一项常规工作已经认真落实了整整七年了。本着“提高我区小学生英语朗读水平,培养和激励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以及提升他们口语表达和语用能力”为宗旨,我区于2018年12月27日与28日,开展了2018年度的区小学英语三年级整班朗读暨口语交际比赛。在区发展中心领导的带领下,六个评委分A、B两组走遍全区34所小学,对三年级学生的英语整班朗读暨口语交际进行了调研,获奖情况见附件。由于开学初开展了基于三年级的整班朗读和口语交际的现场指导和动员活动,今年全区的朗读比赛中明显高于往年,且学生生成较多。现将本次比赛活动总结如下:
一、朗读“力量”指明了我们方向
俗语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我们学习英语也要坚持朗读英语,只有每天坚持朗读英语才能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所谓英语朗读(read loudly and clearly)就是运用重音、节奏、语调等语音手段把语言材料中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也就是清晰响亮地把词汇、句子、文章等语言文字材料念出来。英语朗读也有诸多好处,例如:提高发音的准确性和语言的节奏,坚持朗读能够提高听力水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坚持朗读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朗读是一种无可替代的力量。我区也是秉承这样的理念和宗旨开展了三年级整班朗读和口语交际比赛活动。
二、朗读“惊喜”推动了我们前行
1.“惊喜”之一:活动布置,从重视到参与。
每个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对于该项活动高度重视,据了解,大部分学校在期初就对该项活动进行了布置和筹划,不仅在思想上让每位负责的老师重视起来,而且在行动上也参与其中。有好多学校在之前都进行了校级评比,甚至有部分学校在校级评比之后,再对朗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更优的方式进行推进教学。每位负责三年级的老师共同出动,相互分工合作,整班朗读和口语交际向更优化前进。
2.“惊喜”之二:整班朗读,内外兼修。
在整班朗读环节,虽然评分标准中对孩子们服饰并没有做明确的要求,但是为了在朗读视觉效果上美观统一,多数学校都统一了服装,没有班服校服的班级,任教老师也是让孩子们自行统一了衣服的颜色,男生黑色,女生红色,可见老师们非常用心。如果外在是一种点缀,那么核心朗读也是精彩连连,大多数学生在朗读时精神饱满,坐姿端正,都双手拿书,眼睛离书本保持一尺远的距离,学生们语音、语调标准、优美,音量适中,而且语言朗读得相当流畅。有些学校还能根据文本中不同的角色给学生们添加适当且不突兀的动作,让孩子们在朗读时更加投入;有的老师则根据故事中人物的不同语气让孩子们进行“变声的模仿”,增添了孩子们朗读的乐趣。可以说老师们在整班朗读上下足了功夫,不仅关注了朗读的形式多样化,而且注重了朗读的内容实效性。
3.“惊喜”之三:口语交际,真实运用。
英语口语交际是指学生用所学过的英语句子在生活中去运用,去解决问题。在学生的口语交际方面,从整体上看,每个学校尽可能说得体的比较真实的话语,语言输出比较丰富,语音语调标准、清晰,表达自学生们然流畅,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交际活动,展示出良好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有的学生在对话时大胆自信,表演生动活泼,并很会利用身边的道具,值得表扬的有的学校的道具都是老师们亲手准备的,并且设置了“道具库”供学生挑选使用;在语言上,学生们能根据话题生成一些生活化的句子如:“Welcome to .../Let me show you around./ Let’s go and play./ Your skirt is nice./Let’s play together./Not at all./ That’s all./Because...”,对话情境真实,能依据情境选用恰当的语句交流。
三、朗读“砂砾”明确了教学不足
通过本次比赛,我们看到了学生语言能力和综合语用能力的提升,感受到了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然而在观摩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仍有发展的空间:
(一)去除整班朗读里的“砂”,使其更流畅
1.个别学校对于该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在朗读时坐姿不端正,语音上只注重一味的声音的响亮,忽视了单词的重读、轻读、连读、爆破等不能很好体现。
2.有少部分班级在指导方法上欠缺,导致班级在朗读过程中发音有拖沓现象,比如在读单词egg和orange结尾的句子时,总喜欢加上一个[?],另外有少部分班级在朗读T-shirt时都读成了T-shirts,使得整体朗读语音不优美。
3.有些学生在整班朗读的过程中由于缺少一种情感的参与,因此在朗读时无轻重音之分,语气单一,面无表情。在Story time和 Cartoon time板块朗读时的基调一样。学生并未真正进入故事朗读的情境之中,部分学生语音语调模仿不到位,感受不出朗读的美。
(二)丢弃口语对话中的“砾”,让生更自信
1.孩子们对于话题的解读能力还有待提高。部分孩子在选择完话题后,不去认真理解话题的含义。导致在对话时说出来的语言不符合情境,套用老师话题纸上的句子,例如话题“在电影院门口遇见朋友,与朋友打招呼和介绍自己的家人”,有的孩子就直接用照片来介绍家人,而不是介绍身边的家人。语言不具有针对性也不真实。
2.两两对话中缺乏思维含量。有些孩子在接对方的话语时,答非所问;又或者在对话的语序上不符合逻辑。
3.对于孩子们而言,部分学生间在对话时不够大方自信,又或者存在一个学生唱独角戏的现象,又或者出现“卡带”现象准备时间过长,想一句演一句,存在背话题,套用话题的问题。
4.对话语言本身而言,教师注重了拓展,但是学生对于拓展的单词发音不标准,如great读成 /gret/.教师在指导教学中不能为了增加话轮而忽视了单词的发音。
四、朗读“淘金”促使了教学提升
1. 转变教师角色,施“金”策
在朗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始终转变自己专制的角色,应该把自己当作孩子们的同伴,多放手让孩子们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此,孩子们的大胆和自信会立竿见影的培养出来;对于孩子们出现的语言语调的错误,此时我们就是孩子的帮助者,在这样的帮助下他们的错误会更快的改正;当孩子把你当做同伴和帮助者时,你所有的朗读技巧(如在书上标上升、降调,连读,重读、停顿等符号,并在教学中,进行正确的示范、指点朗读技巧、)和教学策略(鼓励学生坚持每天听英语磁带,模仿纯正的语音、语调,认真听示范发音,听清后再模仿。)他们都会深信不疑,此时你的“金”点子就真有效啦!
2. 体现学生主体,道“金”句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他们的两两对话时,我们教师要多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哪些是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围绕这些话题他们又喜欢讨论什么东西,在讨论的时候他们又会怎样去对话,尽量发挥出孩子的天性将对话发挥得淋漓尽致,因为孩子对于自己想表达的永远比我们教的更感兴趣,而我们就负责“打打下手”(纠错)就可以。这样孩子们的一定会“金”句连篇。
3.培养思维方式,现“金”轮
虽然孩子们会“金”句连篇了,但是孩子终究是孩子,老师如果任其发挥一定不成体统,因此我们要给他们一些“约束”,在孩子说出的句子时给予逻辑性和完整性的甄别和指导。比如一个单元结束后,教师尽量抽出一节课,概括出这个单元的话题给学生开展对话活动,并给予指导,长此以往的指导和积累,孩子们的话轮一定“金/精”彩绝伦。
朗读的力量来自于这些源泉:少一点粗线条,多几次深挖掘;少一些师专制,多几回生自主;少一片固话轮,多几句话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