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2-20 信息发布:黄海燕 浏览量:4889次
“同学们,你测量过肺活量吗?体育老师是怎么记录肺活量的呢?你有什么办法能自己制作一些器材来比较我们小组内肺活量的大小呢?”“孩子们,今天我们的课上来了个新伙伴——沉浮子,醒一醒浮沉子,让小朋友们看看你的绝活。”……12月18日早上,区小学科学STEM教育研究课题组来到了花山小学,为花小师生带来了STEM课的饕鬄盛宴。
第一节课是庄雯老师的《检测肺活量》,庄老师首先从学生熟知的肺活量入手,引出利用多样化的方法来检测并记录肺活量大小,然后通过老师精心准备的器材来设计并制作出测量仪器,最后通过肺活量大小来进行反作用力车的竞赛,课堂设计新颖,材料准备丰富,课堂让人耳目一新,学生了解到肺活量除了体积法,还有周长法、时间法、距离法这些方法来检测。
第二节课是周文杰老师的《浮沉子》,周老师的从童话情境入手,让浮沉子表演绝活,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们的心。然后把浮沉子的原理一步步分解,让孩子在不断动手的操作中理解浮沉子的科学原理,最后周老师给定了材料,让孩子们自己设计制作浮沉子玩具,在制作的过程中既能发现成功的秘诀,还要思考失败的原因。
随后,在课题组长邓云老师的主持下展开了互动点评和议课,研讨氛围浓厚。老师们各抒己见,从关注课堂的活动细节、增加制作环节中的评价机制等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邓组长以自身的感悟来对两节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希望我们的老师在材料的选择和获取上要更贴近学生生活,多用自己制作的材料,这样才能呈现更多的思考;他还要求年轻教师在课堂语言的锤炼上还要不断加强,要给孩子充分思考的时间,不能把自我的观念带给学生,要让孩子自我去设计,去创造。
然后教师发展中心黄海燕老师对我们老师提出了要求,我们年轻老师在课堂教学展示中要多一些激情感、多一些活动设计感、多一些震撼感。尤其是STEM课,大家都在尝试,都在摸索,我们区课题组更应该走在前面去发现和创造。姚爱详老师针对大家都迷茫的STEM给了大家一支兴奋剂,他给我们提出指出了科学课堂中STEM教学的五种变化,一是要改进教材的教学方式,走向新的转型;二是教学内容上注重活动的组织,趋向于学生的生活情境;三是在STEM活动中重视活动前的引导,活动中的评价,活动后的反思;四是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倡多使用儿童化的活动来参与课堂教学;五是关注学生学习单的设计与使用,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最后姚老师分对我们提出殷切的希望,他认为兴趣是根,需要老师细心呵护才能往深处扎根;习惯是茎,教师要勤于植入;根深茎粗自然枝繁叶茂。我们要从理念走向实践,从孩子的需求出发,破固出新,变任务驱动为思维驱动,打造基于“儿童立场”的课堂,让科学课走向STEM课。
常州市金坛区花山小学 李明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