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6-18 信息发布:房小科 陆卫英 浏览量:5631次
各小学:
2020年6月5日举行了我区第八届“小小数学家”评选活动,现将此次评比活动的发动、组织、评选及结果通报如下:
一、活动目的
为激发我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小学生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落实《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根据2020年春学期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小数学科工作计划,组织开展了金坛区第八届“小小数学家”评选活动。
二、活动组织
因受疫情影响,本届“小小数学家”的区级评选根据各校人数分配参赛名额,未安排交换监考,由教师发展中心提供试卷,当天上午在数学学科主任群中发布。14:00正式开始答题,答题时间为四十分钟。各校制定了校本评选办法,安排了专门的考场,三、四、五、六年级参赛选手均单人独座答题。
比赛结束后,各校组织了骨干教师按年级交换阅卷。各校共评选出区级一等奖182名,二等奖333名。区教师发展中心将对一等奖选手的指导老师授予“优秀辅导老师”称号。(评选结果见附件)
三、活动的亮点及建议
1.从学生完成情况来看,呈现出一些可喜的现象:
(1)基于教材中“思考题”和“动手做”改编的这类题完成情况较好。在本次“小小数学家”评比的材料内容中,每个年级都存在一定比例的基于教材中的“思考题”或是“动手做”栏目改编的试题。这类试题有些是将教材中“思考题”或“动手做”换了一个情境,有些则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变式或是拓展。如六年级卷中解决实际问题的第2题 “商店里有苹果和梨465千克,如果卖出苹果的1/4,卖出梨的1/5,剩下的两种水果一样重。原来苹果和梨各有多少千克?”此题改编自六年级下册第80页的“思考题”内容。学生完成的情况较好,大多数同学都能运用比例或是通过画图、列方程等方法正确解决这个问题。而在其他年级的这类题的正确率都要高于其他题型。这从一方面也说明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教师注重了教材中思考题、动手做专栏及其拓展知识的教学和研究。学生解决这类题方法的多样性也说明了教师在教学中带领学生经历了比较完整的观察、分析、推理过程。这也是近几年教师发展中心带领全区教师展开的关于“动手做”等主题研讨系列活动的成果之一。
(2)基于学生较熟悉的素材或情境编制的试题完成情况较好。从本次学生完成情况来看,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活情况中的数学问题和其中暗含的数量关系掌握情况较好。如:锯木料的问题、购物问题、停车付费问题等,学生完成的正确率都比较高。
(3)简单的探索规律方法掌握比较到位。在每个年级的试题中都有简单的规律探究题,这类题学生的得分率还是比较高的。看来,在教学中老师们已经开始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探索规律的方法,学生只有经历了多次的完整的探索规律的过程才能积累起丰富的探究活动经验,也才能来解决这一类题。从试卷完成情况来看,学生虽然初步掌握了探索规律的方法,但面对稍复杂的题还是有些力不从心。
2.从本次学生完成情况中,我们也能发现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1)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不强,解决陌生题型的能力尚待提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当碰到有完全陌生的题时,很多同学表现出了无从下手的感觉。很多学生的试卷中出现了空题现象,除了读题时划出的关键字词外,下面没有留下一点点思考的痕迹。在教学中我们要教会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如画图、假设、转化、列举等。这些策略在我们的教学中学生都学习过,但学生只是知道了有这些策略,却没能学会在怎样的情境中去使用它们。可能,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也应该安排一些真正意义中的策略指导课,让解决问题的策略走进学生的心中,当面对自己不会的题时能尝试着运用各种策略去试着解决问题。而不是在解决完问题之后再去说一说运用了怎样的策略。相信,运用策略解决尝试解决自己原来不能解决的问题才是策略教学的价值所在吧!
(2)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有所欠缺。有一些题目的数量关系比较多,怎样从这些数量关系中找到最关键的点,找准题中的“变”与“不变”,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难题。这类题失分也是最多的,从中可以看出这些学生平时对此类题的接触和思想是比较少的。可能,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更关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水平而忽视了这些班上的“顶尖好手”们的数学发展。
(3)数学阅读能力有待加强。对于陌生的问题情境,以及文字较多的实际问题,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还不能准确理解题意。对于问题中的关键信息的理解不够准确。部分规律探索题,学生思维任然停留在逐一推想列举的层面,步骤繁琐,极易产生错误。部分组合图形,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难以捕捉到基本图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