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育局>>教育资源>> 内容
为孩子的前行点一盏明亮的灯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5-11-30    浏览量:5255次

——读《一盏一盏的灯》有感

向着明亮那方,

向着明亮那方。

哪怕只是分寸的宽敞,

也要向着

阳光照射的方向。

住在乡村的孩子们啊!

住在城市的孩子们啊!

住在地球每一个角落的孩子们啊!

——金子美玲

  无论是哪里的孩子,心中都渴望光明;无论是多大的孩子,心中都向往明亮。而在追逐的过程中,谁为孩子的前行点亮一盏明亮的灯?吴非老师在他主编的《一盏一盏的灯》一书中给出了答案,那就是老师!手捧着《一盏一盏的灯》一书,细细品读其中一个个细小平凡而又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心中涌动着无与伦比的温暖。

  《一盏一盏的灯》共分“美丽的爱与微笑”、“为了人”和“先照亮自己” 三个部分,六十个故事就像似曾相识的一盏一盏的灯,一闪一闪,以小见大、深入浅出地提炼着美丽隽永的教书育人精神、教育教学常识和教师职业道理,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一线教师的思考与智慧,值得深思与学习。阅读这些故事的过程,仿佛就看到一盏盏的灯在逐次点亮,温暖着我的心灵,让我感受着教育工作的幸福。整本书,看似零散的一个个小故事,其实却是浑然一体的。因为每一个故事都是一种真情的流露,每一个故事都有发人深省的地方,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一盏灯,尊重生命

  “所有的儿童走向学校时,都带着梦想,他认为学习是美好的事,他认为在这里会获得无法想像的快乐。”而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有多少教师可以在省级学科素养的竞赛中,听到下课的哨声还面带微笑地对孩子说:“别管它!继续说,我想听你把话说完。”不是她不重视名次,而是在教师个人竞赛的名次和学生的自尊与信心之间,她选择了将孩子放在了首位。有多少教师可以在学生将挂窗帘的金属钩全被掰成各种形状的时候,还能心平气和地说:“这样吧,我去买些窗帘钩,让小信把窗帘重新挂起来。剩下的,让他再掰成各种各样的造型,看看他怎样把窗帘变成精灵。”不是他不想教育孩子,而是在“管教”和孩子最浪漫的灵感之间,他选择了呵护儿童的好奇心和创造力。有多少教师可以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集体“控诉”下,还能保持公平公正的态度认真地对其说:“老师现在很相信你,我会帮助你的。”不是他有多么喜欢调皮的小文,而是在调皮捣蛋的标签和孩子的自尊中,他选择了恪守教育的平等原则,帮助孩子找回了丢失的“钥匙”。……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可复制的生命,教师只有尊重、敬畏每一个生命,才能在教育中踏实地走好每一步,无愧本心!

  一盏灯,放低姿态

  在《小志的石榴》中,吴老师这样说:“面对儿童用双手捧过来的东西,无论如何不要漠然视之,因为那上面有人间最纯真的爱。有时,教师必须蹲下来,和他们对话。”小志的石榴已经又黑又烂了,在老师的眼中已然是不能吃了,可是小志仍然想送给他敬爱的潘老师。早晨、中午,老师都婉转地拒绝了他,但是小志并不为意,下午在老师疲惫的时候又递上了那个藏了一天的又黑又脏还带着体温的石榴。小志手里的石榴,哪里还是石榴呢,分明是他的一颗鲜嫩纤弱的心啊!庆幸的是潘老师最后明白了,他接过了石榴,轻轻剥开,与小志一起分享了这份纯真的爱。有时候教师只有俯下身子,放低姿态,从“心”开始,用“心”去聆听,用“心”去沟通,用“心”去对待,用“心”去编织彩虹的桥,我们才能感受到清亮、明净的教育生涯!

  一盏灯,放慢脚步

  “学校,是可以吟唱歌谣的田园,学生在憧憬,在幻想,不要过早地唤醒他们,让他们做会儿梦……很多美好的东西一旦失去,便永远不再回来。”《“低效率”的事》中的高一新生十天就学完《高中化学必修1》,做过许多“实验题”,但在实际实验时状况百出。快节奏的社会有时会让教师舍弃必需的过程去追求所谓的“高效率”,而这恰巧向学生传递了一种错误的教育。科学道路上是没有捷径可走的,省略了学习过程,学习也就失去了意义,急功近利的反常识教学,最终必将导致反智主义。如果说上面的案例是学校教育的普遍现象,那么《不一样的“阿慢”》就是张老师教育生活中的个例。“阿慢”名副其实的慢,无论是写作文、跑步还是倒茶,甚至连高考时都慢,小学、初中老师总是批评他,只有张老师一直纵容他的慢,虽然最后“阿慢”的高考成绩不理想,但最后他却能够博士毕业,获得四项专利。教育就像农业和林业,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要经历必需的过程。张文质先生说:“教育是慢的艺术,立竿见影的教育常常就是对教育的反动。”欲速则不达,教师只有耐下性子,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才能尊重、保护、发展学生的学习个性,让他们在合适的时候展翅飞翔!

  一盏灯,照亮你我

  曾经听过这样的故事:在漆黑的路上,一个盲人正打着灯笼前行。有人好奇地问,既然自己看不到一丝光亮,为什么还要打着灯笼呢?这位盲人说道:我在黑夜里行走,从来没有被人碰到过。因为我的灯笼既为别人照了亮,也让别人看到了我。盲人点亮的这盏灯,在照亮别人的同时,更照亮了自己。教师正如上面的盲人,我们在提灯照亮孩子的同时,孩子也在照亮我们,十年的教育生涯,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令人感动的事情也有许多,但只有茜儿(化名)让我刻骨铭心,不能忘怀。茜儿是一个经常内向的小女孩,一到冬天总是不做作业,多次教育无果。一天早晨,当她因为不做作业被语文老师再次拎到我的面前时,我爆发了,让她立马收拾书包跟我回家,做完了再进来上课。开始她死活不肯,后来被我拖着上了电瓶车,20分钟后我来到了她家,那一刻我傻了。三间低矮的砖瓦房子,家里全部堆放着承包鱼塘的工具,全家找不到一处写作业的地方。茜儿搬了一张桌子放在外面补起了作业,一双小手在凛冽的北风中冻得瑟瑟发抖,写出的字也歪歪扭扭,一层雾气升腾在我的眼前,茜儿的小脸模糊了……最后,我一方面与茜儿约法三章:只要在校认真听讲,把应该掌握的知识全弄懂了,当天的家庭作业就可以免做;另一方面我找到了搭班老师,将茜儿的情况告知他们,希望他们能够宽待茜儿。虽然事情早已经过去很多年,但是只要我情绪激动时,总会想起那个内向的小女孩,她一直提醒着我:任何时候,都别忘伸出我们的双手,传递一份善意和温暖……

  一盏灯,让我们的身心得到滋养;一盏灯,让我们的智慧豁然开朗;一盏灯,让我们的教育多份反思;一盏灯,让我们在纷繁中不再迷惑……这,就是《一盏一盏的灯》的魅力!我愿做一盏普通的灯,点燃自己闪亮的心灵,为孩子的前行指明方向!

昨天访问: 288027  |  今天访问: 193416  |  本月访问: 10826328  |  上月访问: 14634444  |  访问总数: 267422964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