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1-02 信息发布:孔惠萍 浏览量:4557次
——记小语骨干教师研修团队第二次活动
10月30日下午,小语骨干教师研修团队全体成员赶赴美丽的薛埠中心小学开展第二次活动。本次活动围绕高段语文要素系统落实主题展开,主要分为三个环节:上课、评课议课和主题学习。
首先,高段组的两位老师带来了《慈母情深》的第一、第二课时的课堂教学。第一节课,来自西岗小学的丁玲老师将文中的生字词用词串、词组的方式呈现,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借助词串复述课文内容;抓住“文眼”展开脉络清晰的教学,以关键词为着眼点,感知家庭贫穷和作者的“爱书”,并围绕短语体会文中的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为学生学习场景描写提供了方法和方向;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通过朗读不断让学生提取关键词感受文章在写法和表情达意上的特点。
第二节课,来自西城实验小学城西分校的郑绪月老师则主要围绕课文的后两个场景,把视角从“我”转移到母亲身上,让慈母情深的细腻情感充斥整个课堂。整节课尤其注意了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通过研读课文,借助板书把这节课所要体现的一些手法清晰展现在黑板上;在体会母爱时,通过补充一定的时代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两节课后,老师们齐聚会议室,对这研究课展开了讨论。首先,高段组的陈岚老师对这两节课做了主题评课,她围绕“落实语文要素”这一主题,结合磨课的经历,剖析两位老师的授课思路,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建议。接着,研修团队的其他与会老师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刘铮老师认为,通过联想让母亲的形象从文字中走出来,走到了学生心里,然而这只是情感的铺垫,当学生们沉浸在无限美好的遐想里时,老师峰回路转,把孩子挽回现实,让学生的内心产生了强烈的情感;陈元元老师则指出,引导学生无论是朗读还是研读文本,都应该实现由扶到放的过程,否则会显得比较琐碎零乱。杨凌芳、徐莉等老师则对关键词的解读、板书的设计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最后,陈老师和孔老师针对这两节课进行了总评,孔老师指出,今天的两节课无论是语段的补充、音乐图片的渲染,还是关键句所引出的问题的思辨,都是非常好的亮点,两位老师都紧紧扣住语文要素来展开教学,可圈可点。但是单元要素并不一一对应每篇课文,例如本文应当更多关注细节描写,留下足够的时间体会情感主线。陈老师指出,两堂课是同一篇课文的不同课时,在教学内容的切割上很明确,但是在方法的承接、板书的对接、情感的升华等方面还需要思考磨合;如何落实单元主题要素的一条长线是我们每个老师需要思考的一个大问题,每节课关注的要点可以不一样,还要有个性化的体现,这样才能把课上得有深度。两位老师还建议下一次上课的小组关注本次磨课所展现出的亮点和缺憾,为我所用,做出大胆的尝试。
最后,该子项目组组长,薛埠中心小学王小川老师做了题为《语文要素引领的高段语文学习活动设计》的主题学习。王老师结合本组的集体学习、磨课、讨论的内容,归纳出部编教材语文要素“藏”与“露”、“分”与“合”的特点,梳理了学习活动设计所应行走的路径与方向。
本次活动,迈开了小语骨干教师研修团队关于语文要素项目研究的第一步,相信在这样“展示、交流、思辨”的过程里,这支年轻的团队会拧成一股绳,最终共进前行,在未来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个性之路、扎实之路。
(薛埠中心小学 王小川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