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1-20 信息发布:陈秋云 浏览量:4424次
11月18日,由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组织,区2019、2020小语新教师第三次培训活动在段玉裁实验小学如期举行。教研员陈秋云老师、孔蕙萍老师及五十余位新教师参加了活动。
本次活动,共有六位新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调研。调研内容分别为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和《朱德的扁担》两篇课文。
上午,孙蕴玉、周琦、芮紫碟和吴琦煜四位新教师分别执教了《大禹治水》第一课时。四位老师准确把握了教材内容,大处着眼,以“大禹为什么治水”“大禹怎样治水”“大禹治水的结果如何”三个由学生生发的问题切入教学,整体上把握了文本的主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同时,他们还关注到治水前后两个场景的鲜明对比,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分组呈现,比如第一自然段中的“洪水、毒蛇猛兽、伤害、灾难”,第四自然段中的“恢复、幸福、安居乐业”等词语,帮助学生整体感知、梳理文脉。其中,周老师在教学中注重情境创设,她通过角色模拟采访,引导学生谈一谈洪灾过后的感受,将文本学习后的内化表达出来,感受大禹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吴老师的课堂则关注学生学情,抓住“泛滥”“安居乐业”等学生难理解的词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与培养。
下午,潘麒文老师和马芳杰老师分别执教了《朱德的扁担》第一课时。本课识字量大,词语理解也有难度,但潘老师独具匠心,他的词语教学让人眼前一亮。同时,他注重方法的习得,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并迁移运用,让学习真正在课堂发生。面对识字量大这一难题,马老师则采取了随文识字的方法。她围绕“扁担”,引导同学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同时抓住重点,让学生们结合生活经验和图片来理解“山高路陡”和“山高路远”,突破难点。
两节课后,在两位教研员老师的带领下,六位新教师分享了自己在团队中磨课的心得体会。新教师们也针对所观摩的六节课,围绕“整体感知、梳理文脉的方法”、“第一课时如何开展字词教学”和课堂中的亮点进行点评,并讲述自己的疑惑、思考与重构方式,陈老师和孔老师给予了补充与指导。
新教师发言结束之后,陈老师和孔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首先,她们肯定了六位新教师的努力和背后团队的给力。没有团队的支持,就没有内容详实、重点突出的教学设计;没有新教师一次次的尝试与历练,就没有张弛有度、内容丰厚的课堂展示。其次,陈老师结合本次课例,教导新教师要关注低年段的识字难点与重点,重视识字与写字能力的培养;孔老师也指导新教师要关注课文中的“泡泡”提示与课后习题,在教学中要教方法,引导学生学方法、用方法。
通过此次活动,新教师们在学习他人优点的同时,也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对教学理念、教学思路和教学组织等都拥有了全新的认识。本次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在两位教研员的带领下,学习与教研将会伴随新教师们的脚步,砥砺奋进,乘风破浪。
(段玉裁小学 谭和平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