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1-30 信息发布:黄海燕 浏览量:4074次
细雨寒风,气温骤降,然依旧守望一室生春。
蜷缩手脚,哈气成霜,却仍旧专情佝偻承畴。
2020年11月25日,金坛区小学科学STEM教育研究课题组一行11人来到茅麓小学,开展了教学案例研讨活动。
东城小学的陈淑桢老师酝酿出《小杆秤》一课,课始,陈老师从平衡尺的知识点导入教学,揭示出科学概念“杠杆”,随后引入中华传统文化“杆秤”的相关知识:秤盘、秤砣、提纽、秤杆,诠释杠杆原理,把科学契入到生活中去。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当陈老师给出相应实验材料并让孩子们组装完毕之后,探求小杆秤的工作原理由此拓展开来。“怎么称重?”“0刻度在哪里?”“刻度尺究竟如何标示出来?”……一个个疑问迸发出来,促使孩子们不断绞尽脑汁去思考,反复尝试去实践。忙碌着、对比着、提醒着……课止,意犹未尽!
点评:教师着眼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杆秤,简约而不简单,还科学至生活范畴,予科学于创造创新。两个探索方向:在寻找刻度尺上求得测量更精确;在提纽变化时追求量程更大。方向锁定,找准切入口就能迎难而上。教师的指导是真实的,没有虚化,学生的知识储备递增,动手能力提高是有效的,这是真实的教学情境。
春风小学的刘志香老师呈现出《意面搭高塔》一课,在精心制作的招标公告情境里,让孩子们用意面、棉花糖去设计制作出结构不易倒塌,美观而不超预算的“埃菲尔铁塔”。“预算成本”这个环节极具思考价值,涵盖了造价、材料数量、实物设计图纸等多项内容,这是一个形象勾勒、思维碰撞、讨论交流的过程,对学生考虑问题多样性上要求比较高。孩子们在制作设计图纸上各执一词,然后在广泛讨论后形成各组最终优化的设计图。
按图施工是把形象具化成实物的过程,考验的是孩子们动手实践、团队合作的能力,却也是一个再反思的过程。“好不好?”“改不改?”“怎么改?”一系列的实际问题又摆在学生面前。加工、创作、再加工……课止,不亦乐乎!
点评:教师将孩子置于招标公告这一特定的生活情境中,让孩子真正经历贯穿始终的学以致用的过程。形象勾勒成设计图,设计图具化成实物,这其中思维需要碰撞,问题需要解决,观念需要更新,教师把知识渗透在情境中,把要求渗透在对比变化中,而创作激发灵感,STEM的味道正源于此。
教师发展中心的姚爱祥老师给予这两节课高度评价,指出两位老师已然把握住STEM教学的精髓,上出了科学STEM的真正味道,准确定位了科学教学中“做”,去围绕解决一个科学问题来开展教学,完整呈现出研究的过程,促使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开展多方位实践能力的提升。
在坚守中思变,在思变中发展。我们要坚守学科本位,致力于融合创新,在STEM教育理念的引领下,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进行多元化、多层面的教学研究。
(常州市金坛区茅麓小学 邓云 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