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2-16 信息发布:房小科 陆卫英 浏览量:4534次
冬日未央,室外寒意袭人;研讨不怠,室内热情洋溢。12月9日-10日,陆卫英乡村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育站全体成员分四组在金坛区东城实验小学、金坛区朝阳小学、金坛区直溪中心小学、金坛区后阳小学,进行培育站的第十三次活动——基于教材解读的模拟课堂教学展示。
他山之石 共同成长
第一组活动中,首先由刘留老师带来《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刘老师紧密联系教材,联想学生,做到眼前无学生,心中有学生,为后续上场的老师开了好头。第二位执教《图形的旋转》的是邹燕霞老师,精准有效的教姿教态,和蔼可亲的语言表达,让所有与会老师无不为之鼓掌,这是长期一线教学积淀下来的功力。第三位执教《折扣问题》的是陈玲芳老师,大赛中成长起来的她,举手投足间尽显非凡的实力,环节脉络清晰,语言婉转悠扬,每一个细节都暗藏着苏派教学的婉约、细腻。第四位执教《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的是张丽老师,稳扎稳打,环环相扣,在有条不紊的教学中推动教学环节逐渐深入。第五位执教《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是周海燕老师,周老师凭借扎实稳重的教学,向大家呈现了乡村骨干教师的风采。第六位执教《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的是周群老师,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生动的教学语言,周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堪称“教科书式”的展现。最后一位执教《认识分数》的是史钊俊老师,年轻干练的表达,赢得了所有老师的掌声。
第二组活动时,第一位展示的是沙谦老师带来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率》,通过让学生体验观察、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步骤揭示加法的两个运算律,同时更被甜美的声音和笑容吸引着;第二位是吴洁老师带来的《认识升》,通过精心准备的实验视频以及探索活动,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1升水,掌握估计、判断容器容量的方法;第三位是吉昕琪老师带来的《小数加减法》,通过3个大问题引领,引导学生掌握小数加减的方法,精炼的语言、精美的课件无不彰显了良好的功底;第四位是汤婉珍老师带来的《认识线段》,让学生经历拉一拉、找一找、折一折、画一画的活动逐步掌握线段的概念和画法;第五位是谢云老师的《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目标的精准把握,合理有序的活动设计,展示了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算法规则;压轴上场的是谢桂荣老师的《射线、直线和角》,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清晰的逻辑思维,真正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射线、直线的定义与特点,在整个时间里显得游刃有余。
第三组组内的八名成员依次分享了自己准备的模拟课堂,大家认真准备,逐一讲授。第三组内的课题跨越了低段和高段,其中既有一年级的《认识图形》,也有六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这也让组员们感受到低段模拟课堂和高段模拟课堂中应该注意的地方。与此同时,第三组内学习的模拟课堂既有计算类的《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也有《认识千克》、《解决问题的策略》等,不同的内容在模拟课堂中的侧重点和注意点也有所不同。 通过大家的模拟课堂,组员们对如何上好模拟课堂开展了交流研讨。组内成员觉得针对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年段特征,在设计模拟课堂时针对学生自主学习、操作等都应有所不同,同时对于不同内容的模拟课堂也应及时调整学生学习的方式,当然不管内容和学段,我们都依旧要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
第四小组内的8位成员在活动中,依次上台分享了自己精心准备的模拟课堂,从低年级开始分别有吴昊一老师的二下《认识线段》、周琴老师的二下《角的初步认识》、谭亚鹏老师的《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程风老师的三下《年月日》、毛月华老师的五下《分数的意义》、冯熙琴老师的六上《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姚京老师的六下《圆锥的体积》和钱程老师六下《面积的变化》。
思维碰撞 互取所长
每组活动结束后,小组活动牵头组长会对组内成员的模拟课堂一一点评。并从教学设计能力、课型设计以及教师教态等方面提供宝贵意见。模拟课堂也就是无生情况下开展的教学活动,观察、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以及对学生学习的状态作出猜测,对老师的课堂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活动前,老师们做了精美的课件等精心准备,课中通过上无生课堂,纷纷展示出了自己的风采。此次活动的开展,是对我们培育站老师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考验和培养,为教师的成才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刘留 吴洁 纪佩桦 程 风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