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3-17 信息发布:孔惠萍 浏览量:3790次
——记小语骨干教师研修团队暨“语文要素项目研究”第五次活动
一场绵绵春雨,一阵和煦春风,3月10日下午,小语骨干教师研修团队的成员们相聚在华罗庚实验小学新城分校,共同参加第五次研讨活动。
活动伊始,茅麓小学的徐莉老师和新城分校的杨凌芳老师分别执教了六年级下册课文《那个星期天》的一、二两课时。
徐老师的第一课时,主要完成了两个版块的教学。首先是梳理文脉,即文中的心情线索。其次是精读文章2—3小节,在品读语言的过程中感受作家史铁生表达情感的独特方法。在这一版块中,徐老师重点引导学生品读了人物对话,先区别对话内容,再感受人物情感,最后体悟独特的写法,层层深入,拾阶而上。
杨凌芳老师的第二课时与上节课无缝对接,本节课杨老师紧扣习作单元的语文要素,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通过人物内心独白和环境表达情感的方法,并且由读到写,抓住环境描写这个训练点让学生写一写自己或开心、或悲伤、或愤怒的心情。一课一得,实实在在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为这单元的习作教学做好了充分有效的铺垫。
随之,本子项目组成员之一,来自尧塘小学的钱丽老师带领全体成员进行了主题学习——《着眼整体,系统观照》,以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的习作教学为例,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注重基于学情的递进性教学;统整单元组块的关联性教学;强化构思能力的分层化教学。给高段的习作教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理论指导。
接着,是成员们最为期待的精彩纷呈的评课议课环节。首先,两位执教老师分别谈了自己的设计思路,其次子项目组成中,来自西岗小学的刘峥老师分享了小组的磨课经历,其他老师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西旸小学的葛平老师认为两位执教老师在课的承接上自然而紧密;薛埠小学的王小川老师则提出了如何利用表格来承接描写环境的教学;西岗小学的丁玲老师就如何通过更深入的品读人物对话来体会“满怀期待”提出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整场研讨真诚而激烈。
此后,区教师发展中心的陈秋云老师和孔蕙萍老师对两节课的衔接、课时的划分以及课堂主问题的设计提出了诸多的修改建议:第一课时先教学用动作、语言表达心情的方法,第二课时紧密衔接,教学心理和环境;可以关注课后“交流平台”设计课堂的主问题……在两位老师的指点下,全体成员对习作单元怎么教,教什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评课后各子项目组组长为代表,给全体成员分享了各组的初步研究方案,上交了上个学期的研究资料,大家交流学习,共享共生。孔老师又细致规划并布置了新学期的研究计划与任务。
一路思考,一路成长。相信在区教师发展中心孔蕙萍老师和陈秋云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团队必定能不负春光,明心笃志,砥砺前行。
(西岗小学 刘峥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