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

常州教育  |  常州教科院  |  邮件中心  |  协同办公  |  返回教育服务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中心>>学科动态>>小学研训>>小学语文>> 文章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发布时间:2021-06-03    信息发布:孔惠萍    浏览量:3888次

——记金坛区小语骨干教师研修团队暨“语文要素项目研究”第八次活动

六月,清凉的空气弥漫在世间每一个角落,阳光透过树枝,温柔而闲散地洒落在校园中。6月2日下午,在区小语研训员孔蕙萍、陈秋云老师的组织下,我区骨干教师研修团队一行18人,齐聚在城西小学,开展了第八次研修活动。

本次活动围绕着高年段语文要素系统落实策略展开研究。河滨小学的陈岚老师和薛埠小学的王小川老师分别执教了五年级下册文言文《杨氏之子》的第一、二课时。

第一节课,陈老师以《世说新语》导入,让学生了解所属著作及写作背景,培养学生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紧接着,初读课文,感受文言文语言的特点。从“甚聪惠”感受主人公的才思敏捷和机智过人。最后,熟读成诵,提高课堂效率。充分展现了第一课时的特点。

 1.jpg

第二节课,王小川老师以复习导入新课,在教学过程中,一是抓住关键句感受杨氏之子的“甚聪慧”。二是拓展课外《孔文举年十岁》,通过比较阅读,感受文言文语言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外研读《世说新语》。

 2.jpg

研究课结束之后,项目组的成员们展开了精彩纷呈的评课议课环节。首先,两位执教老师分别谈了自己的设计思路其次子项目组中,来自西岗小学的丁玲老师分享了小组的磨课经历:两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很注重通过“品析”,加上及时的朗读指导来实现对学生情感的关注,力争营造一个“情感的课堂”、“感悟的课堂”、“对话的课堂”“展示的课堂”,把语文课上得有情有趣。同时,两位老师在课堂上努力做到“五实”:教学功底扎实、课堂知识充实、情感体验丰实、课堂语言平实和教学效果真实。老师在课上风趣、幽默地和学生在轻松自主的氛围中感受到了文言文的魅力,凸显了自主式课堂的高效性。

 3.jpg

其他老师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茅麓小学的徐莉老师建议,基于五年级学生的学情,可以将两课时的教学整合到一课时,删去其中重复的部分。西岗小学的刘峥老师认为在第二课时拓展教学《孔文举十岁》时,以选取关键词给出注释代替全文的翻译,让学生利用第一课学到的自学文言文的方法自己理解全文的意思,更能起到检查学习效果的目的。直溪小学的佘月霞老师和东城实验小学的赵梦颖老师一致提倡在教学“应声答曰”中的“应声”一词时,应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感受“应声”的快速,从而读出“应声”的迅疾。整场研讨氛围热情洋溢,一针见血而不失美好真诚。

随后,城西小学的郑绪月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了题为《始于本初,行至远方——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文言文教学初探》的讲座,从统编建材文言文的编排特点,到教学文言文的指向性,再到如何搭建文言文教学的梯度等角度,为我们深度解读了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不仅要着眼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紧扣主题、紧贴生活、紧跟时代,还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明确相适宜的教学策略和重难点,深度挖掘深藏文本中的教学资源。

 4.png

最后,研训员孔老师对于文言文的教学,为大家指点迷津,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要体现文体求异。对于一篇文言文来说,无论是从朗读节奏、语言引导还是内容的勾连上来说,都要力求创新,摒弃低效重复机械朗读。二是要力求体现设计的整合。从研究文本自身内涵到选取群文拓展阅读,时刻紧抓人物形象和语言特点展开分析。三是要体现教学过程的展开。在《杨氏之子》一文的教学中,尤其要咀嚼“未闻”一词,既有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对人物性格的品析、对语言特点的深化,又关联了语文要素的落实。这些都需要在课堂的躬耕中磨砺、成长。

一学期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探索的止步。相信在团队的协作中,在磨课的探讨中,我们必将行稳致远、一路成长!

                                       (西岗小学 丁玲  供稿)


昨天访问: 226675  |  今天访问: 201183  |  本月访问: 201183  |  上月访问: 10859587  |  访问总数: 267657406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