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0-06 信息发布:孔惠萍 浏览量:2471次
——记金坛区小语骨干教师研修团队暨“语文要素项目研究”第九次活动
都说“秋收冬藏”。早秋九月闲适安静,满是丰收的喜悦和安宁。麦浪翻涌,天高地远,温柔中倒也孕育着勃勃蓬发的力量。9月29日,金坛区小学语文骨干研修团队全体成员齐聚新城分校,伴随着几阵匆匆的大雨,踏上了秋学期的全新征程。
千里之行,始于课堂
在研究课展示环节,来自东城实验小学的葛平老师和尧塘实验小学的王兆娣老师分别执教了二年级上册的《古诗两首》。
葛平老师的《登鹳雀楼》一课抓住诗的首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让学生在诵读、想象和感悟中领会鹳雀楼景色的壮观雄伟,同时梳理出理解词句意思的几种有效途径:借助图片、结合经验、联系上下文。课末,葛老师又运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让学生明白了“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王兆娣老师的《望庐山瀑布》从“诗仙”李白引入,通过品读“紫烟”、“三千尺”“银河”等关键词,让学生深入地感受到一代诗人奇幻绝美的想象,在实景与想象之间感受了诗词无穷魅力。
两节课深入浅出,带领学生品读久远的文字,走进诗人的内心,学生仿佛经历了一场有趣的文化穿越之旅。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在接下来的研讨环节,两位老师讲述了自己的设计理念,骨干研修团队的成员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陈岚老师站在高年段的角度提出,课堂可以从“诗仙”的“仙”入手,围绕景物和想象的“仙”展开教学,让整节课整体性更强;杨凌芳老师从细节处点评,重构了课堂中几处教学,让诗中的道理呈现得更加自然;陈元元老师从画面推进的角度入手,指导学生由远及近走进景物,对本节课的设计提出了全新的想法.....
发展中心陈秋云老师首先肯定了两位老师对此次活动的用心,并指出这两节课主要的改进之处,即呈现的“碎片式”教学太多,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整体性,也让课堂略显松散;孔蕙萍老师则主要从低年段语文要素在古诗词中的散点落实角度,提出了这两首诗主要的要素把握:学会想象画面,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登鹳雀楼》可以主要抓实物想象眼中之景;而《望庐山瀑布》则可以从动态画面入手,根据古诗句的引导,构想自己脑海中的紫烟飞瀑,让学生学会玩味语言,从而对古诗的理解走向深入。
讨论结束后,新城分校的丁艳老师就本次古诗教学,带领全体成员展开了《支架式理论在低段古诗教学中的应用》主题学习,也为低段古诗教学带来了新的更系统的思考。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活
活动最后,发展中心两位老师对本学期的工作做了布置,微调了课题研究的理论站位,进一步明确了各小组的研究进程和实施策略,并对新学期的研究提出了新的希冀。
逝者如斯,唯有分秒必争,持之以恒,团队的研究才能如诗中所说“更上一层楼”。星河滚烫,未来可期,让我们走好现在的每一步,走出一条属于金坛小语的光明坦途。
(华罗庚实验学校新城分校 丁艳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