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

常州教育  |  常州教科院  |  邮件中心  |  协同办公  |  返回教育服务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中心>>学科动态>>小学研训>>小学语文>> 文章
品观察之“细” 学语言之“美”

发布时间:2021-11-18    信息发布:孔惠萍    浏览量:2319次

——记小语骨干教师研修团队“语文要素课题研究”第十次活动

伴着金秋恬静的阳光,和着午后婉转的鸟鸣,11月17日下午,小语骨干教师研修团队“语文要素课题研究”活动暨小学语文陈艳名师工作室联合活动在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校举行

课堂展示放异彩

本次活动围绕“中年级语文要素的有效落实”展开,选择的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搭船的鸟》进行课堂研讨。这一单元主题是“留心观察”,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10-1.jpg 

来自直溪小学的陈元元老师执教的是第一课时。她紧扣“翠鸟外形”的片段,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特点、按顺序“的观察方法。教学中,陈老师以“作者观察了哪些事物”这个问题切入课文,梳理了内容后,聚焦“外形”片段,用“你看到了怎样的翠鸟”和“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的”这两个大问题展开教学,环环相扣,设计巧妙,让学生在学习文章典型表达范式的语言中,提取到有价值的表达方法

 10-2.jpg

来自薛埠小学的佘月霞老师执教的是第二课时。佘老师在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好奇、疑惑、惊喜”的心情后,聚焦“捕鱼”的活动,通过“抓动词”、“品速度”、“学表达”这几个环节,一步步解析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写作密码,接着播放“猫捉老鼠”的视频指导孩子学习写作。为了让孩子表达得更清楚,佘老师把视频拆分成“慢”和“快”两个镜头,让孩子分镜头来找动词,接着用时间词来连一连。在她的步步引导下,学生说得有层次,写得也更明白。

10-3.jpg 

小组研讨闪智慧

如何利用精读课文来有效地指导观察、练习仿写?课例展示后,中年级课题组成员围绕此话题,将小组的收获与思考与大家进行了分享。于源老师以《习作单元精读课教学策略探析为主题,分享了她们对《搭船的鸟》这一篇课文的磨课历程。于老师谈到,小组成员通过共同研讨,确定了本节课两课时的教学重点:一是为学习写作服务,重点是理解设定的单元语文要素指向写法,理解这样写的好处;二是阅读中学习写作,重点是从典型表达范例中弄清结构层次,选择部分或全部指向写作的方法路径,为习作提供具体帮助,尝试练笔。与此同时,小组成员纷纷表示,磨课的艰辛与上课的幸福让她们充分感受到作为小语人的责任与意义所在。

议课研讨聚思维

 本次研讨活动最激动人心的环节是老师们的评课议课。现场讨论气氛浓厚老师们就两节课的教学畅所欲言,相互交流与探讨,渴望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火花。

工作室蒋双英老师依据自己多年高年级的教学经验,就课堂练笔环节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聚焦“如何指导孩子把一个瞬间发生的事情写细致”。课题组陈岚老师也结合自己教学中发现孩子们将人物写的千篇一律的情况,对本课教学中仿说小动物的外形时,如何让孩子们说出动物的特点进行了阐述。

 10-4.jpg

随后教研员陈秋云老师指出: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也应在“品读语言”和“感受细致观察”上多花些功夫,可以设计“介绍翠鸟”的环节,让学生在表达中,更深刻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和准确的表达。将猫捉老鼠的视频拆分成一个个画面“定格”,为学生表达铺路搭桥。工作室领衔人陈艳副校长也指出:在教学习作单元的时候,应该注重孩子习作方法的习得,仿写动作片段时可以从学生学习基础出发,在疑惑中突破“动词”“时间词”的难点。

 10-5.jpg

活动的最后,区教师发展中心孔惠萍老师对研讨活动进行了总结。她认为,两节课在衔接勾连、内容呈现、习作指导上有全面的解读和准确的把握,但是如何让孩子已知走向未知”,如何让“品”和“写”融合得更恰当,这是我们接下来要继续思考并努力解决的问题。

《学记》有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在教研这条路上,我们每一位成员将乘着集体智慧这艘大船,做一只能展翅高飞的鸟,不断夯实教师基本功,让“语文素养”在学生心中拔节、生长。

(华罗庚实验学校  于源 撰稿)

昨天访问: 226675  |  今天访问: 187796  |  本月访问: 187796  |  上月访问: 10859587  |  访问总数: 267644019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