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03 信息发布:孔惠萍 浏览量:2463次
——记区小语骨干教师研修团队暨“语文要素课题组”第十一次活动
一首歌,一幅画,一段美好的艺术之旅……
沐浴着初冬和睦的暖阳,12月1日下午,我区小语骨干教师研修团队一路西行,汇聚在金坛区茅麓小学,开展了《大单元背景下语文要素分学段落实的教学策略研究》”第十一次研修活动。本次活动是围绕高年段语文要素的系统落实主题展开的。
课堂展示共研究
本次活动分别由在河滨小学交流的陈岚老师和在茅麓小学交流的郑绪月老师给大家带来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文言文二则》。
走进陈岚老师的课堂,我们仿佛听到了伯牙优美的琴声,看到了伯牙遇知己的欣喜万分,失知己的伤心欲绝,也深深感受到知音难求的那种渴望、失落的心境……
陈岚老师依据学生实际和文本特点,以“琴”为线,以读为本,“读”得有层次,有梯度,一步一个脚印地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准确到位的朗读中,帮助孩子习得文言之法,领悟“高山流水”的内涵,深刻感受知音的情谊。精读展开时,老师以钟子期的评价为抓手,带着孩子感受伯牙的琴艺之高超,指导学生想象画面,读出感受。之后想象写话,既更深层次地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又锻炼了动笔能力。最后领悟“高山流水”的内涵,与课文资料袋链接,深刻感受知音。整堂课充分利用各种手段让学生对“艺术”有更深的领悟。
郑绪月老师紧扣本单元“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的要求,以“画”入课,带领学生品画悟画,感受不同人物对“画”的态度,引导学生感知杜处士和小牧童的人物形象,感受小古文的独特魅力。随后郑老师以讲故事的方式将课推向高潮,带领学生感悟故事背后的道理。最后,以“画”结课,首尾呼应,拓展乾隆为《斗牛图》题的跋,培育了学生审辨式思维,提高了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契合本单元学习要求的同时,更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
同伴点评互学习
课后,成员们围绕语文要素,就这两节课展开了研讨。首先,来自薛埠小学高段语文要素组的王小川老师,跟团队成员分享了这两节研究课背后的磨课经历,并向大家阐述了两节课中部分教学环节推翻重构的过程及缘由,剖析了两位老师的授课思路。接着,研修团队其他成员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丁艳老师从单元整体意识出发,由本单元的《月光曲》的教学思想开去,对《伯牙鼓琴》的教学做了细微地调整;杨凌芳老师围绕“四急”从细节处点评,对两节课重构了几处教学,刘峥老师和徐莉老师分别对两节课的讲故事环节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其他成员也对文言文教学提出了自己的收获和思考。
高位引领促成长
接着,区教师发展中心的孔蕙萍老师首先肯定了两位老师对这两篇文言文教学的用心,并提出了一些改进之处,与此同时孔老师从“优化文言文教学的路径”出发,与大家共同分享了文言文教学的五个建议:话题建构,从零碎走向统整; 言语推求,从得意走向得味;全景助力,从孤立走向丰满 ;文脉爬梳,从混沌走向清晰;古今互动,从读者走向行者。文言的学习要以教材篇目为引子,拓深阅读的视野,实现立体的阅读,多维助益,基于教材又不囿于教材。小学阶段的文言文研习对师生而言,既是学与思的迈进,也是对源与根的回溯,既有对言与意的揣摩,也有对情与理的顿悟。孔老师的一番话,让大家对文言文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
最后,来自罗村小学的吴飞飞老师就本次文言文教学,带领全体成员展开了《立足儿童本位 聚焦文言教学》的主题学习。她梳理了教材三至六年级文言文的课后习题,提出了文言文的教学,首先得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视角出发,纵观前后教材,找寻教学立足点,重视单元连接点,聚焦学科素养点,摒弃文言文教学的功利化、知识化倾向,站在审美的立场,真正让经典深入学生心中。
在研究的道路上,我们亦如刻苦的学子,更如同袍的战友,我们一直会行进在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之路上……
(罗村小学吴飞飞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