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01 信息发布:房小科 陆卫英 浏览量:1820次
春风,雨初歇,天色温润。
相约,教书人,齐聚云端。
为促进“双减”政策落地生根,进一步探索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途径与策略,促进“大单元教学”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根据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小学数学学科研训工作计划,3月31日下午2:00,金坛区第五届(2021-2024年)小数潜力教师团队学期主题研讨活动(四)在“云端”如期进行。
立足课堂,致力学生成长
首先给我们带来模拟课堂展示的是徐永婷老师的《20以内退位减的复习》,徐老师用“摘苹果”的游戏激趣导入,帮助学生回忆“破十法”、“平十法”、“想加算减法” 等算法。同时,通过展示学生整理的思维导图以丰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新授部分在“变”与“不变”中发现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中算式的排列规律,渗透有序思考、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练习部分,徐老师用“我会比”和“我会编”设计了三个问题情境的层次练习,再通过“我会变”和“我会思”理解差不变的规律,促进思维的深度发展。最后,再现教学环节的重点画面、分享印象最深的教学环节总结反思,积累丰富的复习经验。
第二节模拟课是冯姗老师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在教学时,冯老师设计了两个大活动:首先是探究45+23,让学生在进一步的观察和比较中体会虽然口算方法不同,分的数也不同,但都是把一个或两个加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位数进行计算,而分两个数需要三步才能算出结果,分一个数只需两步就能算出结果,让学生初步感知分一个加数的优越性。第二个活动是探究45+28,这一次对学生的口算能力也提高了要求,通过卡通人物佩奇的建议引导学生选择分第二个加数进行口算,并通过计算方法的图式讲评,让学生真正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为什么可以这样口算。
在学生初步学握算法,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冯老师对练习也进行了分层设计:第一个层次是口算和估算算法的融合;第二层次新旧口算方法的对比;第三个层次是提升口算速度的方;第四层次是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这样层层递进的练习中真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理解口算算理。
教材梳理,致力学科素养
纪佩桦老师在模拟展示课后,为我们带来了小学数学《100以内的加减法》大单元教材解读——《稳步提升,夯实运算根基》。整场解读按“是什么?”、“学什么?”、“怎么学?”的逻辑路径展开。从课标要求、教材体系、学生学情三方面进行分析。再通过整体内容、教材结构、不同版本教材的横向对比、编排特点和学习目标进行梳理。最后基于分析和梳理,小结出单元学习思路、规划和思路。
专家点评,助力团队发展
结合今天两位老师的线上模拟课堂,以及纪老师的教材解读,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陆卫英副主任对于大单元教学做了总结性发言。数学大单元教学是对知识结构、方法体系和数学思想的整体性教学。以教材为载体,“对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将核心内容置于大课程背景下或学习情境中,从结果目标入手,整体地、系统地理解或重组教材中的内容,形成大单元。在教学中,要着眼大观念,以本单元知识点优化为线索开展数学大单元教学;以大问题、大任务、大情境拓展解决为线索开展数学大单元教学;着眼大概念,以跨学科任务驱动为线索开展数学大单元教学。
同时,针对线上教学的进度、开展和成效等情况,陆主任在线和成员们进行了互动探讨。对于线上教学出现的课时化、碎片化、过程简单化、评价形式化等问题,大家纷纷出谋划策,分享经验。紧接着,陆主任对下阶段的线上教学提出了建议,希望大家能在摸索中顺学而教、顺学而思。
一次教研,一次成长,在“大单元”教学的研究之路上,有同伴的下水实践与理论学习,也有前辈的亲身示范与细致指导,相信在做中学、学中思的同时,团队成员们定会不断成长,一路收获。
西城实验小学常胜分校 华黎艳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