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28 信息发布:陈秋云 浏览量:3063次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说:“如果把我们的阅读教学比作是一只大鸟,这只大鸟要飞翔就需要一对翅膀,其中一只是默读,另一只就是朗读。”朗读对于培养、塑造、重构孩子们的语感,发挥着非常重要非常独特的作用,只有将它做到足够强大,才能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根据金坛区小语工作计划的安排,在全区各校的大力支持下,本次比赛采用了视频展示的方式,全区共有86个班级参加了本次比赛,发展中心组织了专人对视频进行了评比,共评出优秀班级40个,优秀指导老师41名。具体获奖名单见附件。
纵观本次整班朗读比赛,各联盟片在期初就统一朗读课内课外篇目,各校依照要求在校内开展了朗读评比活动,组织专人录制朗读视频。朗朗读书声润泽了孩子们的童年,展现了各校朗读比赛的成果。
一、亮点呈现:
1. 各校都能对此项工作足够重视,在举行校级比赛的基础上,推选优秀班级参与区级比赛,将“以赛促练,整体提升”的活动宗旨落到实处。通过视频,看出各校选送的班级进行了认真的指导和训练,朗读有整体性,体现整班朗读的特点。
2. 整体来看,朗读水平较往年又有提升,可见指导老师对文本进行了细致的解读,有合理的断句、停顿和语速,并且能够依据文本语言的变化读出抑扬顿挫之感,将书面的文字转化成生动的语言,表达出对于文本的理解和感受。特别是常胜小学一(2)班、涑渎小学六年级的朗读,学生情感真切,语音语调清新自然,给人带来视听享受。
3. 大多数学校对于视频的拍摄和制作也倾注了心血,有的着装整齐,有的配有契合文本或者比赛主题的背景,有的还精心设计队形,拍摄中有整体镜头,也有个别学生的特写,并且还配上了动听的音乐,增加了朗读感染力。
二、不足之处:
1. 有部分低段班级的朗读,学生的情感不自然,动作夸张,看起来略显造作。有部分学生朗读时出现扯嗓的现象,不能够科学用嗓。
2. 有部分班级的朗读中,停顿、重音、声音的起伏都显得过于刻意,不是情感的自然流露,而是对技巧的机械执行。
3. 个别班级的朗读整体拖腔严重,“的”字短语的朗读节奏不够准确,导致句子不够流畅。还有些班级“着、了”之类的轻声字处理得过轻,出现了“吃字”的现象。
三、改进建议:
1. 激活朗读意愿。很多教师在指导朗读时,会为技巧苦恼。其实,指导学生朗读的首要任务不是针对技巧的指导,而要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领悟和理解,当心灵与作者产生共鸣,有共同的快乐、相似的忧伤,便能将“要我朗读”转化为“我要朗读”,此时,流露的情感才最真切自然,朗读就成为最能直抵人心的“娓娓道来”。
2. 强化朗读体验。要想学生朗读水平得以提高,朗读体验不能少。即让学生对朗读的语音、语调、语速等有真切的、充分的感知。在学生学习朗读的起步时期,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朗读音频,让学生反复听,针对语音、语调、停顿、轻重变化等进行模仿,在模仿中渐渐建立起朗读的能力及对朗读的正确审美。
高年级学生则可欣赏一些优秀的语言作品,让学生感受声音是如何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的,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孩子们将朗读语言还原成画面、还原成场景、还原成情境、还原成细节,使得朗读真正作用于学生的语文素养。
3. 习得朗读技巧。在有了强烈的意愿,充分的体验的基础上,便可教给学生必要的朗读技巧,这也是朗读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学生习得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才能更好地开展自主朗读。比如:寻找适合自己的发音方式;根据人物或文本基调选择合适的语调;依据句子的意思进行合理的停顿;根据句群直接的关系,进行声音轻重变化的处理等。特别强调,低段学生要重视“的”字短语的正确朗读指导,这是避免学生朗读拿腔拿调的基础。
(段玉裁小学 史艳萍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