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26 信息发布:房小科 陆卫英 浏览量:1585次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5月8日至22日,我区小学数学潜力团队继续依托团队“共学共研”,开展三单“二备”主题研讨活动。每两个学科组整合为一个单位,每组“一备”中推荐出的老师立足“三单作业设计”,再根据同一主题开展“同题异构”研究实践,大组活动均以以下三个环节展开:
好课多磨
学科组1、2同磨《数的认识整理与复习》一课
闫波老师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列举出含有“3”的不同数,引导学生感受计数单位的意义。有序组织学生对已有知识梳理总结,勾连了整数、小数、分数之间的关系,统整了数的意义、性质和大小,形成对数的统一认识。
马铃儿老师精心设计预学单,引导学生在课前对本单元知识点自主进行复习、整理,构建知识网络。课中围绕预学单展开交流,着重帮助学生整理因数倍数的关系,以及分数的意义板块。练习部分设计巧妙,题型丰富、有梯度,完善学生数的认识知识网络。
学科组3、4同磨《方程整理与复习》一课
杨强老师立足学生的课前预学单,帮助学生从数量、数量关系、计算公式、运算律等方面回顾所学知识,将已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提升学生的自主归纳、总结的能力。在这样的研究过程中达成完善三维知识网络、架构复习流程网络的最终目标。
胡喻乔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归纳、整理,进一步体验代数式是描述和表达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工具。联系用字母表示数,唤醒学生已有知识,体验代数式的工具性,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一般性。最后固学单中游园练习的设计,串联综合知识进行实践运用,增强趣味性。
学科组5、6同磨《统计图整理与复习》一课
沈杰老师先带领学生回顾统计的一般步骤,从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引发统计图的应用需要,让学生能根据数据特点选择不同的统计图进行整理分析。在复习的过程中,沈老师通过出示自学提示、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交流等几个层次的设计,使得学生的自主整理复习不断深入,使知识条理化,结构化。
刘留老师联系生活实际,精心设计统计活动。结合活动设计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表示数据、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等内容的问题串。不断积累了学生统计活动的经验,感受不同统计图的特点,渗透了统计的思想与方法。
寻本溯源
课堂展示结束后,各学科中心组成员围绕期末、毕业复习中的“三单作业设计”进行了主题分享。
谭亚鹏老师为我们带来《理清脉络 构建联系 科学练习》的主题讲座。如何高效复习,提升质量,是我们一线老师永远要做的课题,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谭老师指出我们需要把平时相对独立进行的教学知识,特别是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办法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陈玲芳老师在讲座中立足五年级期末复习阶段的不足,结合胡喻乔老师和杨强老师的两节复习课展开分享。陈老师指出期末复习初期,让学生自主梳理知识,在头脑中按照一定的关系或联系形成知识体系。教师要用好书本教材,整理课后习题,精心设计作业。在教学中,盘整梳理,完善认知结构,从横向与纵向深入,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复习效率。
谢荷青老师以《目标定向,精准施策》为主题作分享。谢老师提出教师在复习课上要重视从串联走向并联,实现知识的初步整理;关注从个体走向朋辈,打通关键的知识症结;做到从共思走向共鸣,提升知识的活性。
互研共学
研而不教则浅,教而不研则空。研课磨课活动是一次次思想的碰撞,是智慧的交流。课堂教学、主题分享结束后,各组成员、导师继续就如何上好复习课展开研讨。
各组老师着眼于利用三单作业设计助力复习课的更好展开。再次明确:“课前预学单”发挥“理”的功能,理清内在的联系,梳理知识脉络、搭建知识结构。“课中研学单”发挥“联”功能,勾连完整的系统,串联起同一专题不同知识点,完善知识网络;“课后固学作业单”发挥“练”的功能,学生进行重点部分专题的练习,提升学生探究性、综合性、创新性思维。
共学共研是一场温暖的修行,“三单”作业设计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我们相信,每一次思维的碰撞,都将在教学的路上点滴积累,指引我们找寻最终的方向。